過去:炒作謠言混淆視聽 現在:法制嚴明動輒碰壁 網絡推手 人人喊打(網上中國) 無論是“曲別針換別墅”事件,還是“網絡水軍刷票”事件,很多熱炒事件的背后都少不了網絡推手的身影。寫方案、簽合同、做策劃、用水軍……他們精心設計,步步為營;造謠言、生事端、傷無辜、敗風氣……他們造謠生事,有百害而無一利。對于這樣的網絡推手,應該堅決打擊。 “小泥鰍”掀網上大浪 根據百度百科的定義,網絡推手是指借助網絡媒介進行策劃、實施并助推特定對象,使之產生影響力和知名度的人。對象包括:企業、品牌、事件以及個人。 網絡推手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10年前。 2006年10月15日,網名為“艾晴晴”的女孩在網上發帖稱,自己要花100天的時間用一根曲別針換來一棟別墅?!鞍缜纭庇靡粋€曲別針先后交換到照片、玉佛、手機、項鏈、數碼相機、珍貴郵票等物品……2007年1月23日,在經過前后16次交換后,艾晴晴并沒有得到一棟別墅,而是得到了一張唱片出版協議。事后,一個叫“立二拆四”的網民稱,自己是該事件的幕后導演,“艾晴晴”是找來的演員。 “立二拆四”,原名楊秀宇,在2014年入獄之前,是一個名噪一時的網絡推手。他曾策劃炒作“和尚船震門”“干爹帶我游奧運”等虛假事件,通過制造謠言在幕后大發其財。他有一句名言“網絡就像一片海洋,不好的內容就像是石頭,扔進去也不會激起駭浪。我要在海底的石縫里放顆炸彈,炸得整個海面浪花四濺”。這個立志要“炸翻海洋”的人,自稱是“中國第一代網絡推手”,然而最終因為造謠而鋃鐺入獄,接受了法律的制裁。 網絡推手要在網上制造輿論熱點,必須擁有一支數量龐大的炒作“團隊”——“網絡水軍”。網絡水軍受雇于網絡公關公司,為他人發帖回帖造勢的網絡人員,以注水發帖來獲取報酬。他們數目巨大,流動性極強,就像流沙一樣,分散行動,極易聚散。在網上炒熱一個話題之后,就可以迅速消失,無跡可尋。 對網絡推手而言,水軍只是“小嘍啰”,他們才是背后的“主使者”。推手在幕后“運籌帷幄”,水軍們則在前線“沖鋒陷陣”攪擾得網上雞犬不寧,“熱度”迭起。從2008年的“最美清潔工”事件到2011年的“干露露”現象,從2012年的“干爹門”到2013年的“李天一案件造謠事件”,再到電影《王的盛宴》“水軍門”事件,網絡推手和水軍們相互配合,在網上制造一個又一個“熱點事件”,散布形形色色的不實消息,在博人眼球嘩眾取寵之余,讓本該安靜有序的網絡變得喧囂,然后渾水摸魚,大獲其利。 謠言散播三人成虎 網絡推手的影響力有多強?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教授杜駿飛曾經有一句經典評論:“網絡推手正在把促銷、把關和內容生產這三項功能融為一體,左右大眾的心理?!?/p> 互聯網媒體本身的把關能力不強,網絡受眾受從眾心理主導加速向傳者的身份演化,使傳受一體化成為普遍的網絡應用趨向。這時,“網絡推手”就有可能超越職業限定,而成為一種力量并制造出社會事件。 除了制造話題,爆料和刪帖也是網絡推手的日常工作。他們大多數并沒有原則立場,而是逐利而行。他們為樂意付費的人在網上樹立正面形象,提高關注度。然后通過發文抹黑和刪帖的方式,給目標對手以打擊,降低他們的聲望。 他們在網上煽動網友們的情緒,散播謠言,混淆視聽,在迷惑受眾的同時攪得網絡空間烏煙瘴氣。 在商業領域,網絡推手們掀起了一次又一次企業之間的口碑戰。 在文化領域,網絡推手們制造虛假口碑,影響了觀眾對于一些電視劇、電影和演員的客觀評判。 而最值得警惕的是,網絡推手們還通過左右輿論嚴重影響社會的公平公正。據報道, 2016年8月7日,云南省曲靖市師宗縣一副鎮長徐志平涉嫌利用“網絡水軍”為鄉村評選刷票,之后拒絕付款。此事迅速在網絡上引發熱議。被網絡曝光后,涉嫌找“網絡水軍”刷票的曲靖市師宗縣竹基鎮副鎮長徐志平已被師宗縣紀委帶走調查。 多方共治網絡空間 輿論之力量,在于影響人心。 社會上千千萬萬人對某一社會現象的認識,會隨著輿論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要建設一個風清氣正的社會,就必須營造一個干干凈凈的網絡空間,不能給謠言及其制造者留有一寸生存的余地。 治理網絡推手,首先應有法可依。2016年11月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這是我國網絡安全領域的第一部基礎性法律,填補了法律空白。該法明確了維護網絡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的立法宗旨,加強了網絡運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數據、網絡信息安全保障,明確了網絡安全監管體制以及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制度,強化了網絡安全法律責任。該法為我國網絡空間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治理網絡推手,需要社會共識。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對網上的虛假信息和不實信息會越來越有判斷力。媒體應該擔負起責任,在明辨是非、澄清謬誤上樹立起強大的標桿和旗幟。媒體還應重視公信力建設,進一步擠壓網絡推手們的生存空間。 只有多方共治,理直氣壯對網絡推手們說“不”,對無事生非造謠生事者實行零容忍,才能形成一個健康干凈的網絡環境。 |
相關閱讀:
- [ 08-16]中央網信辦、教育部決定10年建4至6所網絡安全學院
- [ 08-16]關于印發《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范項目管理辦法》的通知
- [ 08-16]以網絡安全護航數字經濟
- [ 08-16]金融行業漸成網絡攻擊重災區 企業年損失超百億
- [ 08-15]網絡安全法實施 中國網絡安全進入新秩序階段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