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8月18日電(潘心怡) 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的人濟山莊小區又火了。近日,有媒體曝出,四年前這里曾轟動輿論的“最牛違建”,當年拆除之后,如今又有新動作,樓頂出現了很多綠植。近年來,各地的違建現象層出不窮,屢拆屢建,違建為何成了城市“頑疾”? 當年拆了別墅 如今又種綠樹 ——北京“最牛違建”又見新動作 時隔四年,北京海淀區的人濟山莊小區又引起了媒體的注意。不少居民反應,當年被媒體稱為“最牛違建”的人濟山莊小區4號樓樓頂被綠植覆蓋。 2013年8月,在人濟山莊4號樓樓頂盤踞了6年的違法建筑“空中別墅”被媒體曝光。違建內有臺球廳、KTV房、游泳池,甚至有自帶的電梯。在被曝光之后,該違建被責令拆除。 日前,中新網記者來到人濟山莊小區看到,4號樓樓頂幾乎被各式綠植遮蓋,與同小區的其他樓頂對比,這里顯得十分明顯。 人濟山莊的物業工作人員向中新網記者表示,早在媒體曝光前,物業就通知業主張必清搬離綠植。至于搬離進程如何,物業人員則不愿多做解釋。 值得注意的是,4號樓頂層26層的防火門被北京普瑞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于今年5月23日貼上了封條。同時,防火門上還張貼了一封給業主張必清的告知函。 該告知函張貼于2015年,顯示張必清將防火門上鎖,物業無法知曉樓頂情況,要求張必清徹底清除樓頂雜物及垃圾,并檢查樓頂設施和物體穩固性。 業主張必清此前回應稱,樓頂的盆栽包括綠植、花卉及盆景,并非違建。不過小區的居民們可不這么看。 不少居民對記者表示,盡管張必清買下了頂樓,但諸如綠植掉落等安全隱患仍是他們最大的擔憂。一些居民表示,“最牛違建”的“小動作”一直斷斷續續,甚至有居民發現晚上樓頂也有施工動作。 據媒體報道,針對人濟山莊4號樓樓頂的綠植,北京市海淀園林綠化局綠化科工作人員表示,屋頂施工前需經檢測,但海淀區園林綠化局未向任何個人審批進行樓頂綠化。 違建現象屢禁不絕 ——利益關系復雜、安全隱患多 近年來,各地頻頻曝出各種違建現象,其背后是復雜的利益關系和安全隱患,然而,近年來,違建現象卻屢禁不絕。 前不久,媒體曝出,北京望京地區的大西洋新城在交付后,不少居民就開始了違建,樓頂不僅蓋滿了各式各樣的陽光房,有的還加了彩鋼板,甚至在加蓋的樓層上面再建出新露臺。 另據媒體今年6月報道,北京通州的天鵝堡小區入住十余年來,違建成災,不足百步就能看到一處正在施工的建筑。據悉,擴建后的別墅相當于增加了一百平方米的面積,該小區的違建現象已經“逼”走了幾批物業。 在山東,媒體報道,今年5月開始,山東德州一小區不斷有居民投訴,頂層業主私自在樓頂修建了一個游泳池,十分惹眼,小區居民對泳池的安全隱患表示擔憂,該戶主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將逐步對違建進行清除。 城市違建如何治理? ——專家:提高違建成本 將違建者納入失信名單 近年來,各地政府部門不斷加大對違建的整頓清理力度,但是,違建現象卻是屢禁不絕。違建成了城市治理的“老大難”問題,不僅影響同小區其他業主的權益,對市容市貌和城市治理也有不良影響。治理城市違建,怎么這么難? 對此,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宋迎昌認為,違建成本低、執法成本高是造成住宅違建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宋迎昌告訴中新網記者:“城市住宅違建數量大,城管部門在人員配置等方面經常力不從心,或者是選擇性執法。” 他表示,業主違建的成本太低,一般是受到舉報后才會被監管部門注意,沒有長效機制約束。 此外,違建的認定和拆除,牽扯到規劃、建設、城管等多個部門,而違建拆除的主體責任不明確,增加了拆除違建的難度。 宋迎昌表示,業主擁有的房屋面積是有清晰的產權界定的,樓頂屬于公共空間,如若是出于擴大個人居住、休閑面積的目的,則應被認定為違建。 他建議,應加大對違建業主的處罰,比如將其納入失信名單,在各個方面對其進行限制等。 |
相關閱讀:
- [ 08-17]“最牛違建”何以又成焦點話題?
- [ 08-17]福州:房子遭“毀容”陽臺是不是違建
- [ 08-16]“最牛違建”的牛脾氣又上來了?
- [ 08-16]“花式違建”有損公共利益
- [ 08-15]莆田信輝陽光城一業主被投訴頂樓違建 鎮海辦:房屋滲水,暫予保留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