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18日電 題:經濟遇“上坡路” 中國該如何“加油” 中新社記者 魏晞 在世界經濟增長仍然陰晴不定的今天,如何讓經濟列車不失速,又不會加速過猛亂了節奏,經濟遇“上坡路”,中國該如何“加油”? “新”動力:經濟換擋期需創新 “過去靠三大投入:資本投入、資源投入、勞動力投入就能帶動經濟高速增長,但現在這些招都不靈了、也不該再用了。”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統計學會副會長姚景源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正在喪失,過去依靠低成本創造的出口高速增長也不復存在,中國經濟將持續爬坡過坎。 “要解決經濟換擋期的問題,只有發掘新增長動力,那就是人人創新、處處創新。”姚景源說,只有創新,才能煥發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能量,替換過去依靠三大投入的狀況,變換發展動力。 中國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以來,成效已顯。據國家發改委數據:8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169項任務全面啟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加快發展,眾創空間已超過4200家。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對記者表示,剛剛公布的7月份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運行整體穩健,但有部分宏觀指標出現回落,表明中國經濟的復蘇回暖并不會一帆風順。對處于經濟換擋期的中國來說,短周期波動將始終存在。當前,對中國經濟增長應該淡化短周期波動,而專注于如何通過改革、開放、創新釋放經濟長效增長的新動能。 穩“加油”:金融要護實體防風險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近五年,中國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揚對記者表示,在國際上,正是由于金融的自娛自樂和對實體經濟的疏遠,才導致了這一輪全球金融危機,這對中國是很好的前車之鑒。“因此中國下一步金融發展應該不會經歷這么大的曲折。” 他說,當前在中國,金融行業把防范風險、加強監管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也呼應了全球金融業發展的路徑。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就必須沉下心,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任何離開這一點的討論都會誤入歧途”。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秘書長、研究員溫信祥表示,金融風險不僅來自金融領域,而且來自非金融領域,包括房地產風險、地方債務和國企債務這三方面。在服務實體經濟和防范系統性金融危機方面,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政策都不可或缺。 今年下半年,防范金融風險仍將是各金融監管部門最重要主題。央行、銀監會等部委已密集對各種金融違規行為開出罰單,整治市場亂象、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更多舉措已經在路上。 踩剎車:“三去”節奏需把握 中國7月份經濟數據顯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三去一降一補”在扎實推進。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對記者分析說,從央行公布的7月份金融數據看,表外融資今年首次實現負增長,信托貸款新增規模也縮減逾50%,表明金融“去杠桿”正向縱深推進。國家統計局也表示,中國去產能力度不斷加大,商品房去庫存在加快推進。 但目前,要真正實現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不僅要有政策抓手,節奏也需把握好。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宏觀研究主管周景彤對記者說,相對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側重于中長期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三去一降一補”是一個短期政策手段,針對的是目前經濟運行中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在經濟遇到“上坡路”的當下,“三去”既要保證大方向不變、保持定力,又要避免政策實施操之過急,“短期內力度太大也會傷害經濟、影響政策運行”。他提醒說,去年以來,一些行政性、計劃性的手段在一些地方升溫,這在下一階段一定要避免,才能把握好“三去”節奏。 |
相關閱讀:
- [ 08-18]中國經濟筋骨日益強健
- [ 08-18]教育部:切實破除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屢審屢犯”等頑疾
- [ 08-18]中國餐飲集團瞄準“單身經濟”背后巨大商機
- [ 08-17]教育部財務司負責人就《教育部經濟責任審計整改工作辦法》答記者問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