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8月21日電 題:親子“悅”讀:讀的是書,更是愛! 吳霞、傅佳藝、何曦悅 捧著心愛繪本、席地而坐的孩子;一字一句、聲情并茂給孩子讀故事的家長;“2+X”一起挑書的一家人……正值暑假,上海書展上隨處可見這樣的“風景”。 親子共讀: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家住上海浦東新區的董女士和王先生有個4歲的女兒,記者在書展見到這一家人時,爸爸媽媽手里各拎著3、4個塑料袋30多本童書,連女兒的小書包里也放著3本小開本的繪本。“我身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都很認可親子共讀的理念,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沉浸在童真有趣的書籍中,探索著書中單純又復雜的世界,對孩子而言,讀的是書,更是愛,對我們家長而言,是享受,也是自我審視,重新成長。”董女士說。 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黃女士在女兒尚未出生時便開始購買兒童繪本,現在女兒兩歲,家里已有花花綠綠共兩百多本的繪本。像許多關心孩子成長的家長一樣,黃女士也將繪本閱讀當作培植親子關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時講幾句,提問幾句,或者陪她一起動手做立體書,孩子也很喜歡這種方式。”黃女士說。比起童書閱讀在培育語言能力、想象力,黃女士更在意與孩子共讀的過程,她說:“孩子會很快長大,能夠陪伴她一起讀書是很幸福的事情,很珍惜現在這些時光。” 少年兒童出版社編審、《少年文藝》主編周晴說:“親子共讀是家庭關系中一種陪伴的方式和姿態,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的方式,并且通過共讀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讓孩子從小親近書,透過書去認識世界,認識世界的美好、清澈,發現快樂與自由。” 《一年好景君須記》等親子詩詞類圖書的作者認為,親子共讀,收獲更多的應該是家長。早教課、培訓班,當越來越多的家長將孩子的教育“外包”,以為自己在課堂外刷刷手機,就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的時候,親子共讀,更多的是家長自我審視的過程。 兒童圖書:紙上的“有愛”世界 “爸爸在外面蓋大房子。他每年只回家一次,那就是過年。今天,媽媽和我都起得特別早,因為——爸爸回家了。” “這天夜里,爆竹‘噼噼啪啪’地響個不停。我依偎在爸爸媽媽中間睡著了,迷迷糊糊地,我聽見爸爸媽媽在輕輕地說著話,他們說啊說啊……”這是摘自獲得“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的作品《團圓》中的文字。《團圓》用短短千余字講述了在外工作的爸爸過年回家與妻兒歡度春節的故事。從這本風靡多年的繪本中,家長感受到父親對女兒的愛,孩子感受到女兒對父親的依賴和崇拜,平凡樸實的親情與父愛就這樣靜靜流淌在字里行間。 好的兒童圖書題材涉及各個方面,卻都能以童真的筆觸描繪孩子內心的世界,或是關于家庭親人,或是關于成長心路,于平凡細微之處最是動人,讀來令人不禁感嘆“有愛”。“故事背后的體諒與包容,善待和設身處地,可以讓孩子的心靈成長。”周晴說。 作者:用孩子的視角表達“愛” 兒童圖書,特別是繪本需要用有限的篇幅來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并且要深入孩子們的內心,并不容易。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的繪本作者藍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創作一本好的繪本的關鍵并不在于表現技巧多么高超,而是要保持一顆初心,“每個人內心都住著小孩,要讓內在小孩喚醒童年最好的記憶,看到自己內心深處的童年,看世界的眼光才不一樣,還原到紙面上的畫才會與讀者產生共鳴。” 中福會出版社社長余嵐表示,童書創作,就是要把愛和美帶給孩子。“只要一個人心中有愛和美,他就會擁有美好的希望。童書作家要儲備并呵護自己的童心與愛心,不斷尋求創作之源,以孩子們的視角講好故事,表達愛。”余嵐說。 在兒童文學作家、譯者張弘看來,孩子需要的童書應該是有營養的,這營養不僅是在認知層面,更應該隨著其年齡增長提供審美的營養、情感的營養、想象力創造力的營養。讓閱讀滋養的心靈日益豐盈、強大,來呼應他慢慢融入的世界以及未可知的人生旅程。 |
相關閱讀:
- [ 08-21]家長追逐“高端教育”,未必捧出“高端人才”
- [ 08-21]全力打贏教育翻身仗 南平市加快補齊教育事業短板
- [ 08-20]松溪:教育扶貧“拔窮根”
- [ 08-18]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組織參觀廉政警示教育基地
- [ 08-18]建甌國壽召開“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風險教育”專題培訓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