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副省級城市上半年經濟增速比拼:為何“南快北慢”? 2017年上半年,15個副省級城市中,共有12個副省級城市的經濟增速超過全國6.9%的水平。 其中,深圳增速最高為8.8%,濟南以8.3%的增速排名第二,成都和杭州分別以8.2%、8.1%緊隨其后,廈門、長春、南京均為8.0%。而經濟增速低于全國水平的有大連、哈爾濱、沈陽,均位于東北地區,其中大連為6.8%,哈爾濱為6.6%,沈陽為-0.4%,沈陽也是副省級城市中唯一一個負增長的城市。 如何看待副省級城市經濟增長“南快北慢”這一現象? 東北地區人才流失嚴重 @小海龍:東北的大學畢業生都被北上廣等地的新技術、新產業、新的戰略增長點吸引走了,人才就是這么離開的。 @網名那么長:東北稱作老工業基地,“老”之前厲害一點的工業項目要么支援南方建設,要么支援西北建設,導致東北工業落后,經濟下滑,東北人口大量南遷,勞動力和人才流失嚴重。 @羽哥:如今年輕人都不斷地涌向大城市,這樣東北的經濟只會更加落后,然后就會有更多的年輕人被迫出去發展,這是個死循環。其實,東北地區年輕人工作選擇范圍比較窄,不能僅依靠傳統工業,要產業轉型,創造出更加多元的就業機會,增加經濟活力。 南方科技創新給力 @BoBo-bachelor:深圳有點像美國,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才都集中在這塊土地,匯成一個大熔爐,科技創新能力強,不靠傳統污染大的工業發展,靠高科技產業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花間一壺酒:我在成都,我看見了身邊的變化,電動汽車產業園、南車集團、成飛集團、英特爾、富士康、騰訊、阿里巴巴、成都機器人產業園等等,都在成都大興土木。 @炊煙裊裊一襲白衣:東南沿海地區的一些城市,科技創新帶動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發展,經濟實力提高得很快,國內外人才也都慕名前來創業,如此良性循環,GDP不高都難。 關心GDP,但更在乎幸福感 @村長大人:我是沈陽人,雖然沈陽經濟總量和增速遠遠不如以上城市,但是房價和生活壓力也遠遠低于上述城市,還是比較欣慰的,我只是關心涉及我生活的東西,就是民生。 @木河橋北:廈門主要是個旅游城市,是旅游經濟,所以低是正常的,并不是發展工業經濟,工業主要是隔壁的泉州,并不是說廈門經濟不行。廈門發展的定位主要是作為兩岸交流平臺、珠三角長三角過渡帶的支撐點。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同的城市需要不同的發展規劃,從而應對不同的發展問題。追求經濟規模是一方面,還要注重城市獨有的特色魅力。 @君君:實實在在,還是要看就業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多數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才是王道。應該把這些城市的GDP和幸福指數同時排個名次公布一下。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7年第33期) |
相關閱讀:
- [ 08-21]從共享單車到打“飛的” 澳共享經濟越來越火
- [ 08-21]制造業升級穩步推進 外企機構看好中國經濟前景
- [ 08-21]臺媒:蔡當局推動經濟失敗 臺灣站上結構崩壞懸崖
- [ 08-21]31省區市一周經濟最亮點(2017年8月14日-8月20日)
- [ 08-19]漳州市領導到長泰調研經濟社會發展成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