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領域“微腐敗”類型 湖南省檢察機關在辦案中發現,基層干部在扶貧領域的腐敗手法可謂五花八門、形式多樣,大致可以分為六大類型: 無中生有 以土地補償、農業開發、道路硬化、蔬菜基地建設等為名,編造或者重復申報“子虛烏有”的扶貧項目、騙取國家扶貧資金。 虛報冒領 欺上瞞下,虛報、多報家庭成員,冒領國家扶貧、醫保、救災、糧食等專項資金。 截留私分 利用經手項目申辦,發放救災、扶貧款項、土地征用補償等扶貧資金的職務便利,查扣截留款物,違反法律政策規定和程序,任意處置集體資產、從中私分牟利。 內外勾結 一些基層干部利用負責登記、審核、發放國家專項扶貧惠民資金的便利,與申請人、不法商人相互勾結,共同騙取國家資金。 “吃拿卡要” 在救災撫恤、危房改造、低保辦理等扶貧事項中,違規為他人謀取補貼、福利,事后索取“回扣”“好處費”等。 關照親友 一些基層干部利用手中的權力,優先照顧自己的親戚朋友,為明顯不符合條件的親朋好友“創造條件”,大搞“關系戶”。 扶貧領域“微腐敗”特征 特征一:牽涉范圍領域廣泛,涉及財政、發改、農業、扶貧辦、民政、國土資源、城鄉住房建設、交通運輸、水利、林業、教育、人社、衛生、環保等多個部門。 特征二:犯罪主體多為縣以下基層干部,惠農扶貧政策具體執行者和實施者是高發群體。 特征三:窩案串案多,且共同犯罪突出;貪污罪比重大,主要表現為村支書、村主任、村會計合謀作案、相互串通、共同貪污。 扶貧領域“微腐敗”成因 成因一:一些縣以下基層干部法律意識淡薄,對法律和政策也是一知半解,在金錢的誘惑下,價值觀扭曲。 成因二:對政策、村務的宣傳和公開不到位,老百姓對扶貧政策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 成因三:從中央到地方,不同的政府部門形成相對封閉的運行系統,政出多門,互不通氣;具體項目、資金的申報、審批、監管大多是條線負責,戰線長、環節多,且權力集中。 成因四:主管部門在審核環節存在漏洞,對城鄉基層組織上報的數據資料沒能進行認真核實,給虛報冒領、重復領取等留有空間。 |
相關閱讀:
- [ 08-22]建陽:精準扶貧民心暖 方寸錦旗表真情
- [ 08-22]福建省啟動扶貧領域“一線監督”行動
- [ 08-22]寧化:扶貧一線黨旗紅
- [ 08-22]三明派出142個巡察組對扶貧領域“交叉”巡察
- [ 08-22]南平市人社局舉辦精準扶貧專題培訓班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