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份癌癥病例圖譜發布 專家稱新選靶點基因有助推動精準醫療 科技日報北京8月22日電(記者 房琳琳) 日前,《科學》雜志刊登了瑞典科學家的重磅成果——全球首份癌癥病例圖譜“Atlas”,將數千種特定癌癥相關基因與患者生存情況聯系起來,發掘出32種不以癌癥類型分類、但與80%人類癌癥相關的“公共”基因,可作為潛在新藥研發的精準靶點。新圖譜被認為是腫瘤臨床實踐革命性改進的重要推手。 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志官網等外媒報道,Atlas圖譜可開放獲取,仍在繼續努力收集公共數據,目標是收集可用于開發癌癥藥物和診斷方法的實用信息,比如疾病標志物等。 瑞典皇家理工學院教授馬瑟爾斯·阿合雷是歐洲生物技術聯合會主席,也是Atlas項目的領導者,他帶領科研團隊使用超級計算機,分析了8000種腫瘤樣本中的17種主要類型的人類癌癥,并使用RNA測序方法,了解基因在受癌癥影響時發生的變化,積極尋求“基因突變導致的基因組整體變化”。 研究人員確定了2000多個抑制腫瘤生長的基因,但絕大多數基因靶向藥物會同步產生強烈的副作用。經篩選,發現其中32種基因存在于超過80%的腫瘤樣本中,且與癌癥具體類型無關,它們可以作為新藥研發的靶子。 此外,依據腫瘤類型和腫瘤位置,研究人員還發現,超過2000種基因對病人生存率等“預后”有著不同的影響。他們還進一步將這些“預后”基因分為“有利于預后”和“不利于預后”兩類。而以往對“預后”基因的研究屈指可數。 中國科學院心理所研究員左西年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對Atlas圖譜如此評價:“這一圖譜有助推動臨床精準醫療:一是大數據基礎上的廣譜知識,類似于一個癌癥大字典,特別是其中基因部分的知識,對于特效藥物和廣譜藥物的研發都至關重要;另一個是個體化診療方案,這要求圖譜可以提供一個工具,讓醫生針對具體病人的臨床數據,做出用藥或手術的精準干預方案,而關于生存期的知識則可以讓醫生對不同患者給出個體化生活方式的指導。因此,隨著圖譜的不斷完善,腫瘤臨床實踐會迎來革命性的改進。” |
相關閱讀:
- [ 08-22]教育部:解決高校高層次人才及家庭住房醫療等問題
- [ 08-21]福州醫改曬曬“成績單” 醫療費用增幅下降12.6個百分點
- [ 08-21]福建投18億元建高水平醫療機構
- [ 08-21]福建將強化醫療服務體系建設 重點實施五大工程
- [ 08-20]中國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為第26批護航編隊官兵提供醫療服務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