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麥凱恩”號海軍驅逐艦發生撞船事故之后,美國海軍22日下令,在全球范圍暫停海軍行動。自今年以來,美國軍艦已經發生過4次撞船意外,導致逾20人死傷。配備了最先進導航設備和助航設備的的美國軍艦,為何意外頻發?是什么給美國海軍軍艦的航行按下“暫停鍵”? 【撞船:美海軍傷亡慘重 全球行動暫停】 當地時間8月21日,美國海軍導彈驅逐艦“麥凱恩”號在新加坡附近海域與一艘油輪相撞,造成美國海軍10人失蹤、5人受傷。美國海軍已下令對這起事故展開全球廣泛調查,同時在全球范圍“暫停”海軍行動。美國第七艦隊發表聲明稱,“麥凱恩”號艦身嚴重受損,被撞的位置進水,海水涌進休息艙、機房及通訊室,船員搶修后成功控制進水情況。不過,與“麥凱恩”號相撞的油輪上無人員傷亡。 事故發生后,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理查德森下令海軍暫停在全球范圍的行動,以便讓當局對海軍作業進行“全面檢討”。 理查德森稱,此次事故是美國軍艦在太平洋范圍發生的一系列事故中的最新一起,頻繁發生事故的趨勢意味著,美國海軍必須采取更有力行動,因此他已經指示暫停美國海軍在全球范圍的活動。 【頻發:今年以來4次撞船事故】 這已經不是今年美國海軍軍艦第一次發生撞船事故。事實上,美國海軍軍艦今年已四度在亞洲海域發生碰撞事故: 1月31日,“安提坦號”(USS Antietam)試圖停泊東京灣時擱淺,造成推進器受損并且漏油,無人員傷亡。 5月9日,巡洋艦“夏普倫湖”號(Lake Champlain)與一艘韓國漁船在郁陵島以南約56英里的水域相撞,沒有傷亡報告。這艘巡洋艦當時在國際水域執行例行任務。美國海軍當時說,漁船人員后來表示船上沒有無線電,因此沒有聽到海軍示警。 6月17日,海軍驅逐艦“菲茨杰拉德號”(USS Fitzgerald)在日本外海和菲律賓籍的貨輪發生碰撞,造成7名美國水兵死亡。 8月21日,“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在新加坡附近海域與一艘商船碰撞,美軍艦受損,艦上10人失蹤,5人受傷。 【失靈:現代軍艦防撞系統成擺設】 有專家指出,軍艦與大型船只碰撞非常罕見。美國海軍作為全球最強大最現代化的海軍,配備了齊全先進的導航裝備和助航設備,可以互相通話協調,采取必要避讓行動,有效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不過,配備了現代軍艦防撞系統、性能先進的美軍艦艇為何未能吸取教訓,三番五次“栽跟頭”,出現航行安全事故? 軍事專家尹卓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軍艦與商船相撞,一般責任都在軍艦。因為商船、大型游輪都是嚴格按照航線航行,不會離開航線,只有軍艦可以不按航線隨意航行。 此外,國際公海公約和國際海洋法公約也對軍艦的航行給予很大空間,美國更是自己給自己絕對的“航行自由”,所以往往是軍艦不注意跟商船相撞。 【分析:美國海軍缺失的不僅僅是技術】 “麥凱恩”號碰撞事件后,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聲稱,此事不會影響美軍在“防御半島以及保護美國在該區域內利益”這一問題上的能力,“美國海軍十分龐大,我們有很強的力量,如果有需要,我們會發揮這些力量。” 但分析指出,為在亞太“刷存在”,美軍艦船的活動力度已遠遠超出了其現有部署兵力的承受能力;抵近偵察、聯合軍演和跨區域調防讓官兵的體力和精力都有很大消耗,容易出現疲憊性事故。 就在此次菲律賓撞船事件前幾天,美軍處分“菲茨杰拉德”號驅逐艦多名官兵,認定艦長“缺乏領導能力”、艦員“航海技術糟糕、放哨時出現失誤”。 不過,撞船事故頻發,僅僅是因為船員“訓練不夠、技術不行”嗎? 分析指出,美國的“治外法權”也是造成撞船事件的重要原因——無論是在德國、日韓等西方盟國,還是在阿富汗等戰亂國家,駐外美軍士兵一旦在所在國犯罪,憑借治外法權的“庇護”可避免在所在國接受審判。肇事者回到美國接受審判時,美國軍事法庭出于維護美軍形象、鼓勵士兵參戰的考慮,極少嚴懲。 唯我獨尊、無所顧忌的航行心態,給美國海軍埋下了危險的種子。想要全面整頓、杜絕悲劇發生,美國海軍需要“全面檢討”的不僅僅是技術。 |
相關閱讀:
- [ 08-22]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參與搜救美軍艦失蹤船員
- [ 08-21]美軍艦與商船相撞未影響新加坡海峽海上交通
- [ 08-21]美軍艦與商船相撞:今年四度在亞洲海域發生事故
- [ 07-26]美國防部稱美軍艦向伊朗船只發射警示彈
- [ 07-02]日本欲調查美軍艦挨撞事件? 被指恐吃“閉門羹”
- [ 08-21]美軍艦碰撞事故:“麥凱恩”號進水 10名士兵失蹤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