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BO實時票房榜顯示的數據,截至8月21日,已經上映26天的《戰狼2》票房為51.6億元,且實時票房依舊高居榜首;《建軍大業》票房超過3.8億元;《二十二》上映8天,票房達1.3億元,實時票房榜上暫居第三。綜觀這三部電影,前二者屬于通常所說的“主旋律”,后者為紀錄片,雖然票房成績各有高低,但集中反映出了今年暑期電影市場的一些新趨向——創作者在著重講“人”的故事,觀眾的觀影選擇漸趨理性多元。 《二十二》:首部票房破億元的紀錄片 《二十二》是一部記錄中國幸存“慰安婦”的紀錄片,選在了8月14日世界“慰安婦”紀念日這一天上映,當天排片1.5%,票房300萬元。彼時,同處“正在上映”中的影片有持續半個多月火熱的《戰狼2》《建軍大業》,以及8月11日登上銀幕的《心理罪》《鮫珠傳》《俠盜聯盟》,在這樣的夾縫中,《二十二》的票房生機可說是渺茫。 “內容正確、票房慘淡”,幾乎是紀錄片逃不過的命運魔咒。2014年9月10日,“中國首部公益電影”《有一天》上映,該片由9個溫暖勵志的小故事組成,講述9個弱勢兒童群體追夢的故事,邀請到周迅、張涵予、安以軒、徐帆等12位明星零片酬參演,上映前有眾多明星發起“支持公益”“關愛弱勢群體”的網絡聲援,而且全國很多院線票價僅為6元,但最終票房剛過200萬元。兩年后,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上映,該片由陸川執導,周迅擔任中文解說,是一部美國、中國、英國聯合拍攝的動物紀錄片,講述大熊貓、雪豹、金絲猴3種中國珍稀野生動物家庭的暖心成長與生命輪回的故事——強大而專業的出品、制作方以及受親子觀影歡迎的題材,使本片最終收獲票房6500萬元。同在2016年上映的另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就沒這么好運,12月16日上映之前,已有同名的三集紀錄片在網絡上刷下了上佳口碑,可謂“珠玉在前”,而同名紀錄片票房僅為646萬元。 其實,從題材屬性而言,《二十二》和之前的《有一天》很相似,都是關注特殊群體,表現手法也有相通之處:《有一天》“并沒有用一種比誰更慘的拍攝手法去描繪那些群體的生活狀況”;《二十二》的導演郭柯說,“與這些老人相處后發現她們就如普通老人一樣平靜溫和,我從中體會到作為一個晚輩面對這些老人應有的態度——把她們當作自己的親人,我的拍攝就有了分寸,問題就有了底線。” 奇跡的出現離不開“時”與“勢”。《有一天》上映那年,郭柯剛啟動《二十二》的拍攝,并得到了演員張歆藝的資助,上映前,她曾懇請導演馮小剛在微博上幫助宣傳該片;上映后,雖然首日排片和票房堪憂,但微信等社交平臺上出現了大量“自來水”,幾大電影類公眾號和不少自媒體都在為這部紀錄片搖旗吶喊,一些傳統媒體也跟進做了報道。 對《二十二》的票房破億元,微信公眾號“Sir電影”認為,其意義一點不比《戰狼2》票房破50億元差,“回顧《二十二》的故事,我們終于隱隱看到,被點燃的那團巨大觀影需求開始冷靜,被騙了無數次的中國觀眾開始聰明,中國電影正在回歸電影,回歸情感。” 這種“回歸”能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從網上流傳很廣、點贊很多的這條影評可以略窺一二:“片子真的拍得很平靜,只是記錄老人們現在的生活……22位奶奶在不同的城市,經歷了同樣的災難,卻有著不同的晚年,她們的共同點是都可以樂觀地面對生活,真的都很堅強。去看看她們現在的生活,去正視這段歷史……她們是真正的受害者,希望她們來世都可以成為幸福的女孩。” 強國強軍背景下的主旋律電影 經“砥礪奮進的五年”,“中國夢”已不僅僅是落在政府文件里的目標,各種國際事件、經濟成就使廣大人民真切感受到了民族精神和中國力量。2017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7月30日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的閱兵式,更是點燃了人們心中有關強國、強軍的自豪感。 從這個角度來看,7月28日上映的《戰狼2》來得正是時候。相較去年的《湄公河行動》,它讓觀眾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英雄主義和大國崛起的氣勢,雖然片中情節設置有漏洞,但完全不妨礙觀眾從主角冷鋒的英雄表現感受到其背后的國家強盛:拯救僑民以及他國人民,導彈在中國軍艦上騰空而起,高舉五星紅旗凜然、安然地通過武裝區…… 有分析稱,《戰狼2》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抓住了觀眾對民族崛起的自豪,現實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中國夢,國家強大肯定是每個人中國夢的組成部分;銀幕上,國家是英雄的堅強靠山,愛國的主旋律也就唱得水到渠成。美國娛樂文化雜志《綜藝》8月11日在官方網站發文:“吳京,就像此前的史泰龍,以及史泰龍以前的約翰·韋恩一樣,用揮舞旗幟這種強烈的愛國主義表現方式,成功塑造了觀眾喜聞樂見的軍事動作片中英雄的形象。” 相比《戰狼2》中的單個英雄形象,《建軍大業》可謂塑造了創造歷史的革命英雄群像。不同于“建國三部曲”的前兩部《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的敘事焦點從歷史事件轉到了創造歷史的人身上,而且打破了觀眾對這些革命英雄、開國元勛的固有印象,選取典型事件,將故事集中在幾場著名歷史戰役中,剪去大量細節,讓一個個偉大的名字成為銀幕上一張張獨具人格魅力的年輕面孔。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在回憶《建軍大業》籌拍時曾說,雖然還要面對浩瀚史料,但劇本要求我們的就是敘述、敘述、敘述。打破前兩部的碎片組合,讓故事的流淌一氣呵成,保全電影的完整時態,讓電影更像電影。 |
相關閱讀:
- [ 08-23]網傳“宜賓發生槍擊案”視頻 警方辟謠:實為拍電影
- [ 08-23]電影《時尚女魔頭》將上線 張朋出演霸道總裁
- [ 08-23]吳京:咱們誰都不欠 欠的是爸媽那張電影票
- [ 08-23]慰安婦電影截圖做表情包非無知即無良
- [ 08-22]國產電影要謹慎樂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