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8月24日電(潘心怡)河北一名準大學生因遭遇列車二手煙起訴鐵路局的事件持續引發社會關注。這起被稱為“中國公共場所無煙訴訟第一案”的案件引發輿論諸多爭論,普通鐵路列車何時才能全面禁煙?各種禁令頒布之后,公共場合的控煙怎么就這么難? 河北準大學生起訴列車不禁煙 公共場合抽煙引發沖突不斷 近年來,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大、違法案例的曝光,高鐵動車組內禁煙已成為普遍常識。然而,如今,普通鐵路列車上“二手煙”依然處在監督盲區,一些乘客約定俗成的認為,普通列車的車廂連接處就是吸煙區,一些列車自身甚至也設有專門的吸煙區。 近日,一位河北的準大學生李晶在乘坐K1301次列車時,因為在列車上聞到濃濃的煙味,而將運營該列車的哈爾濱市鐵路局告上了鐵路法庭。 據媒體報道,李晶認為,她乘坐的往返兩列列車上均設置有吸煙區,站臺上也有大量人員吸煙,而火車上的安全須知里,寫明了“禁止在列車各部位吸煙”,但車上卻又設置有吸煙區并放置了煙具(煙灰盒、煙灰缸),這種做法不合理。 事實上,李晶在起訴之前,曾向國家鐵路局運輸監督管理司、北京市和天津市的衛計委投訴舉報自己在列車上被“二手煙”困擾的問題,上述部門均認為問題不屬于其受理范圍。在反映情況無果后,李晶于是起訴到法院。 其實,與李晶的遭遇類似,近年來,由公共場合吸煙而引發的沖突事件不斷。8月19日,在北京海淀區的四季青醫院,患者和保安因為吸煙問題發生沖突。患者朋友崔先生稱,他和患者在大廳吸煙時,遭到3名保安呵斥。他們掐掉煙后,保安還繼續罵人,雙方便對罵起來。隨后,3名保安持黑色膠皮棍進行毆打,將人打傷,崔先生頭部被縫七針。 “二手煙”調查 公共場所“禁煙”形同虛設? 你身邊的公共場合有人抽煙嗎?一些公共場所的“禁煙標志”形同虛設?帶著這些問題,中新網記者對北京的一些公共場所進行了走訪調查。 在車站、醫院、地鐵出入口等公共場所,由于較大的人流量,且周圍都是陌生人,這些地方的吸煙現象,屢屢遭到網友曝光和吐槽。 然而,就算身在辦公室這樣的“熟人空間”內,也存在不考慮他人感受、自顧自吸煙的現象。 8月22日媒體曝光的北京市累計被投訴最集中的前20個單位名單中,寫字樓辦公場所在投訴的榜單上居首。 陳先生在北京市海淀區一家科研單位工作,他告訴中新網記者,單位領導有抽煙習慣,“有時候在單位抽煙,其他人也不好說什么”。抽煙的同事之間還會互相遞煙,“經常一群人聊著天就抽起煙來”。 此外,在一些企事業單位,廁所、樓梯道、消防通道等成了“煙民”們的聚集地,一些單位的樓道、廁所還擺著煙灰缸等。 不過,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北京一些互聯網公司對吸煙區域的規定十分嚴格。 余女士在北京一家知名互聯網公司工作,她告訴記者,根據公司章程,在禁煙區域內吸煙,除了扣罰行政分,還會取消對違章者當年度公司無息貸款資格,違章吸煙達三次,將予以開除處分。 “處罰比較嚴,基本上我入職之后就沒見過在禁煙區域內吸煙的。”余女士告訴記者,“公司里吸煙的人也挺多的,有的人煙癮不小,但基本上都不敢違規。” 控煙進行時 北京兩年處罰違法吸煙者3814人次 事實上,近年來各地都有控煙條例陸續出臺,2015年6月1日,被稱為“北京最嚴禁煙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正式實施。 該條例第九條規定,公共場所、工作場所的室內區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內禁止吸煙。 今年8月17日,北京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自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實施兩年來,全市共出動衛生監督執法人員37.4萬人次,共監督檢查18.7萬戶次,發現不合格單位1.43萬戶次,責令整改1.33萬戶次,有963家單位被行政處罰,共計罰款267.4萬元,共處罰違法吸煙個人3814人次,罰款約20萬元。所有被處罰的單位名單均在北京衛生監督網上公示。 從全國來看,8月21日,在貴州貴陽召開的第十屆中國青少年控煙學術研討會上,一份宣言顯示,目前中國吸煙人數為3.16億人,7.4億不吸煙者受二手煙危害。 面對如此龐大的吸煙人群,控煙到底該如何進行? 有評論指出,控煙需要較真的精神,不能讓控煙條例淪為一紙空文,明確控煙主體單位和責任,避免“九龍治水”。此外,還需從改變社會風尚的路徑出發,減少吸煙的消極影響,比如加強青少年教育,將戒煙納入醫保范疇,杜絕影視劇中的吸煙鏡頭等。 在控煙實踐上,北京市控制吸煙協會的舉措或許值得借鑒。2016年9月開始,該協會上線了“控煙一張圖”系統,通過移動互聯網手段方便民眾和志愿者共同參與控煙治理。市民不僅可以投訴公共場所的不文明吸煙行為,還可以查詢哪些地方被投訴,志愿者則可以前往投訴地進行勸阻。 來自北京市衛生監督所的消息顯示,該系統上線一周年后,共收到投訴舉報12380多起,志愿者幫助整改5110多起,繼“控煙一張圖”后,“控煙APP”也即將上線,鏈接戒煙門診,協助煙民戒煙。(完) |
相關閱讀:
- [ 08-03]微信成癮者"社交齋戒":剛開始像戒煙 很難受
- [ 06-05]為何戒煙門診受到冷遇
- [ 06-02]“不要等患病了再戒煙” 48年煙齡的老煙民果斷戒煙了
- [ 06-01]世界無煙日:吸煙害人害己 及時科學戒煙
- [ 04-28]印尼最小年齡煙癮者戒煙成功引矚目
- [ 04-19]泉州港的起重機“戒煙”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