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的一天,趙明和楊暾所在的中隊接到命令,縣城某街區(qū)有制爆團伙施爆,現場還有爆炸物未引爆,需立即趕赴現場排爆除險。身為指導員,又是排爆小組組長,既是家中獨子,又是準爸爸,在走向爆炸物的那一刻,趙明的心跳有點加速。
圖為楊暾向記者演示桿式機械手的操作。 攝影 王博 只想如何完成任務 家人至今并不知 “媳婦,我忙了……”這是趙明在那次“戰(zhàn)斗”前,準備給懷孕的妻子發(fā)的信息,然而,信息并沒有發(fā)出去。趙明有點糾結,畢竟是一次實打實的“戰(zhàn)斗”,是該留下些訊息還是什么也不說。 身為指導員,又是排爆小組組長,既是家中獨子,又是準爸爸,在走向爆炸物的那一刻,趙明的心跳有點加速。 加入排爆小組三年了,趙明的妻子至今不知道丈夫其實真正參加過“戰(zhàn)斗”,她還以為丈夫只是時刻為戰(zhàn)斗準備著的勇士。妻子會時常囑咐趙明,如果真的去“戰(zhàn)斗”,一定要提前告訴她。“下次戰(zhàn)斗前,我還是不會告訴她。她帶著孩子,不能讓她為我擔心。”趙明說。 其實,趙明的母親也不知道兒子是一名排爆員。每次問起在部隊干的啥,趙明都“糊弄”說,我是指導員,給戰(zhàn)士做思想工作的。前不久,趙明的母親在一個微信公眾號上看到了一篇關于排爆的文章,一眼認出里面的照片是兒子。母親馬上打來電話問他是不是排爆員,語氣聽起來有些焦灼。“我跟我媽說,那是專業(yè)訓練,每個人都要學習。我媽就松了口氣。”趙明說得輕描淡寫,但他是家中獨子,在母親心中的份量豈是這善意的謊言能掩飾住的。 當時,楊暾還沒有成家,接到任務時,并沒有想那么多,反而有點激動,“平時的訓練終于派上用場了,還有點興奮。”楊暾說。 如果下次走向“戰(zhàn)場”,走向爆炸物,會想些什么?趙明和楊暾都表示,依然會爭搶著沖在前面,那一刻只想著如何成功完成任務,保護群眾,減少損失,沒有他念。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