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城試點集體建設用地建租賃住房 “購”“租”能否并舉? 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xiāng)部近日聯(lián)合發(fā)文,探索在北京、上海、南京等13個城市,試點集體建設用地建租賃住房,為住房租賃市場增加新供給。 增加租房供給緩解住房供需矛盾 13個試點城市為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廈門、武漢、合肥、鄭州、廣州、佛山、肇慶、沈陽、成都,預計在2020年底試點結束前,探索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集體建設用地建租賃住房改革成果。 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長 陳國慶:核心的目標是切實增加了住房緊張的城市特別是特大和超大城市的住房供給,有效地緩解了住房的供需矛盾 拓展集體土地用途 增強農民獲得感 集體建設用地,是指農村集體所有,由鄉(xiāng)(鎮(zhèn))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農民進行各項非農業(yè)建設所使用的土地,包括農民宅基地、農村公益性公共設施用地和經營性用地。國土資源部表示,此次試點拓展了集體土地用途,將為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拓寬增收渠道。 嚴禁以租代售 承租人可享公共服務 《方案》將進一步探索租賃住房監(jiān)測監(jiān)管機制,嚴禁集體租賃住房以租代售和轉租。同時,承租人可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憑登記備案的住房租賃合同依法申領居住證,享受規(guī)定的基本公共服務。 不能與“小產權房”混為一談 國土資源部同時強調,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和違法建設的所謂“小產權房”不能混為一談。 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長陳國慶:我們這次試點的租賃住房建設,符合規(guī)劃、依法審批,有不動產登記作保護,同時只租不售。而我們過去所說的小產權房呢,無論在用地上、規(guī)劃上、還是建設銷售上,不受法律保護。 租房新政頻出 “購”“租”能否并舉? 目前很多大城市房價較高,對于剛剛走出校門的年輕人或者低收入者,租房是更現(xiàn)實的選擇。不過租價連年上漲,也讓租房者很是頭疼。好在,國家近期連續(xù)出臺政策規(guī)范租房市場。就在今天,深圳又發(fā)布了鼓勵住房租賃的新政,允許商業(yè)用房按規(guī)定改建為租賃住房。所有這些新政,目的都是為了滿足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使我國住房市場由“重售輕租”轉向“租購并舉”。 租房新政之一:加大租房供應 去年11月,北京推出“限房價、競地價”新政,首批四個地塊開發(fā)商自持面積達到100%,也就是說70年內這里蓋的房子只能租不能賣。今年7月,上海市也推出類似政策,至今已經推出6塊租賃住房用地,采取“只租不售”模式。 租房新政之二:規(guī)范租房市場 今年7月,廣州、深圳、南京、杭州、廈門、武漢、合肥、鄭州等12個城市,成為首批開展住房租賃的試點城市。其中,杭州。鄭州、成都等城市從規(guī)范和創(chuàng)新租賃市場的方向著手,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把公共租賃住房、長租公寓、開發(fā)企業(yè)自持房源等全部納入統(tǒng)一管理,建立智慧住房租賃平臺。 河南鄭州租房戶 劉婷婷:有什么問題我也不用打電話 我在APP上直接報修了 就有人來了也不用扣我的錢了 租房新政之三:“租購同權” 廣州市響應國家號召,最早提出了“租購同權”的概念,“賦予符合條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學等公共服務權益”,引發(fā)社會關注。隨后北京、沈陽、杭州、成都、鄭州、濟南等多地都提出了“租購同權”方案,從落戶、入學,到就業(yè)、社保等,讓租房者可以享受更多社會福利和保障。 廣東省廣州市民:(買)一套(學區(qū)房)可能要一千萬,但是租的話可能是十萬,我肯定選擇租,不去買。 專家:讓住房回歸“居住”屬性 有專家指出,“租購同權”并不是發(fā)展租房租賃市場的最終目的。要想使租房者獲得更多權益,提高公共資源使用效率才是核心目標。而發(fā)展住房租賃市場,更關鍵的還是讓房屋回歸它的“居住屬性”。 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副會長柴強:我認為目前增加多渠道租賃住房的供應是相對比較迫切的,因為首先解決有比較合理租金水平的房子供人們居住,而且這些房子的租賃關系應比較穩(wěn)定,可以讓人們住的安心踏實,然后才是增加更多的公共服務這些資源,前一個(措施)是雪中送炭,后一個(措施)是錦上添花。 |
相關閱讀:
- [ 08-28]農村建設運營集體租賃住房開始試點
- [ 08-28]集體建設用地可建租賃房 北京上海等地試點
- [ 08-24]光大銀行飛機租賃資產證券化項目投放成功實現(xiàn)兩個首單
- [ 08-24]20城市出臺租賃住房新政
- [ 08-23]如何才能讓足夠多的房源投入租賃市場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