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公布價值780億元混改方案 打響央企母公司混改第一槍中國聯通的絕地反擊?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7年第34期)
混改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這個突破口上,中國聯通作為先鋒隊已然出發。
8月20日晚,中國聯通(600050.SH)連發27條公告,將價值約780億元的混改方案公之于眾,打響央企母公司混改第一槍。
自去年9月被國家發改委列為第一批混改試點以來,中國聯通的混改方案引發各種猜想,吊足了人們的胃口。這當中有哪些關鍵性細節值得關注?參與各方所圖為何?在三大運營商中業績墊底的聯通又能否借此打贏“翻身仗”?
主導聯通混改的為何是發改委,而不是國資委?
中國聯通雖然不是涉及混改最早的,但卻是首家在集團公司層面進行混改的央企,可謂“放大招”。混改完成后,聯通集團對中國聯通的持股比例從原來的62.7%降低到36.7%,失去了持股50%以上的絕對控股地位,是新一輪國企改革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
這次混改不僅涉及的交易價款驚人,高達約780億元,引入的戰略投資者也實力雄厚——中國人壽、騰訊信達、百度鵬寰、京東三弘、阿里創投、蘇寧云商、光啟互聯、淮海方舟、興全基金和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合計持有中國聯通約35.19%股份。
8月16日因“技術原因”撤回本已發布的混改公告,更是為這部大戲增添了跌宕的劇情。
更讓外界關注的是,今年2月,證監會的定增新規要求,非公開發行的股份數量不得超過發行前總股本的20%,而此次中國聯通非公開發行股份比例達42.63%,遠超證監會定增新規限制的比例。
不過,證監會于8月20日晚間發文表示: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決策部署,深刻認識和理解中國聯通混改對于深化國企改革具有先行先試的重大意義。中國聯通已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指導下制定了混改方案,中國證監會經與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依法依規履行相應法定程序后,對中國聯通混改涉及的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作為個案處理,適用2017年2月17日證監會再融資制度修訂前的規則。
“具有先行先試的重大意義”“作為個案處理”,如此表述從側面表明聯通混改勢在必行。
另外,市場人士還注意到,此次聯通混改是國家發改委在主導,而不是國務院國資委。事實上,2015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其中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相關改革正是中央交辦,由發改委牽頭負責的改革任務。2016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已開展兩批混改試點,目前已遴選出第三批試點企業,正在按程序報批。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關于混改,一直都是國資委和發改委兩條線進行。國資委主管企業,主抓市場競爭性企業的混改,力度也一直比較溫和。2014年7月,國務院國資委在中國建材集團、國藥集團兩家央企啟動了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
而發改委是管項目為主,主抓的是壟斷性企業,今年以來勢頭很猛、動作很大、速度很快。比如去年9月28日公布央企混改的第一批9家試點名單,今年已經有東方航空和中國聯通兩家啟動混改。不過,東方航空是在集團旗下的東航物流進行混改試點。

聯通成混改首家真的因為業績差嗎
在發改委公布的第一批9家混改試點名單中,中國聯通為何勢頭這么猛,成為在集團公司層面混改第一家?個中原因,外界有多種猜測,甚至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原因是聯通業績太差。事實真的如此嗎?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表示,在國有企業改革上,與許多傳統行業相比,電信行業本身就走在前列。
從聯通自身情況看,其改革意愿也極為強烈。三大運營商早已進入微利時代,而聯通又在競爭中處于極為不利的局面。2017年上半年財報顯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營業收入分別為3888.7億元、1841.2億元、1381.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26.8億元、125.7億元、7.8億元。中國移動營業收入是中國聯通的2.8倍,利潤是聯通的80倍。在4G用戶方面,截至今年6月,中國移動占67%份額,中國電信占17%,中國聯通占16%。
李錦分析,在壟斷行業挑選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混改試點,往往被挑選的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近兩年來競爭力下滑、市場份額縮水,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國聯通和東方航空。

胡遲也認為,近年來,中國聯通因為4G發展之初戰略決策的失誤,業績下滑,在生存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求新求變注入發展的活力,對混改有著很強的內生動力。
事實上,早在2014年8月,中國聯通高層就表示在思考和探索混合所有制,可能會在創新型業務領域及增值業務領域方面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而在去年9月被列入發改委混改試點名單后,中國聯通于今年3月之前就已提交混改方案。今年4 月6日,中國聯通發布停牌公告,等待混改方案批復。
過去,央企混改更多的是在“子公司”“孫公司”進行。除了考慮改革難度以外,還有一個現實原因——用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莊聰生的話來講,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母公司多數規模龐大,讓他們與民營企業混合好比“讓姚明和一個十多歲的小孩打籃球”,通過子公司或者是分公司與民營企業合作,才能“門當戶對”。
然而,就此次中國聯通混改來看,引入的戰略投資者中,幾家互聯網公司巨頭已與其體量接近。以騰訊為例,該公司上半年收入為1061.58億元,相比中國聯通1381.6億元的收入雖有差距,但騰訊上半年凈利潤328億元,已是中國聯通的42倍。而且,這些互聯網巨頭每年還保持著高速增長,發展空間巨大。因此,此次聯通混改,到底是誰抱誰的大腿,一時還難以論斷。
戰略投資者們會獲得什么?
這次聯通混改,百度、阿里、騰訊、京東4家互聯網巨頭齊齊上船,無疑是最引人關注的看點。
李錦認為,BATJ之所以組團參與聯通混改,一是巨頭們看到互聯網大數據將在電信領域有發揮空間,且可獲得增值;二是BATJ不是做財務投資,而是戰略性投資,更看重將來的收益?!巴ㄐ蓬I域過去是壟斷領域,本來是難以進入的?,F在,聯通有情,互聯網公司有意,將來的發展比眼前的利益更重要。”
目前,中國聯通與百度的合作主要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線上線下O2O 服務;與騰訊的合作主要是在反電信詐騙、云計算、大數據;與阿里的合作在基礎通信服務、移動互聯網及產業互聯網等;還和京東合作推出了4G功能卡“京東強卡”。
李錦認為,通信行業和互聯網行業的結盟,成長空間顯而易見。聯通混改“紅利”數年之內將顯現。
聯通混改另一大看點是,引入了中國人壽、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下稱“結構調整基金”)兩大國有資本。混改完成后,聯通集團、中國人壽、結構調整基金三家合計持有中國聯通53%股份。這是否為了實現股權多元化,但同時依然保持國資控股的考慮?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碧新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結構調整基金于5月份正式與中國聯通進行了交流,表達了參與混改的意愿,隨后經過多輪深入交流并于6月上旬遞交了投資意向書。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對潛在投資者的信息是高度保密的,結構調整基金并沒有獲得其他投資方的情況,因此我們對最后的各方持股比例也是通過中國聯通的公告知悉。”
作為中國聯通第三大股東,結構調整基金基于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和國家賦予的結構調整使命雙重角色,將作為聯通混改中溝通市場化投資者和中央企業股東之間的橋梁。
獲得市場化投資回報,也是結構調整基金參與聯通混改的重要考慮之一。朱碧新表示,經過細致研究之后認為,中國聯通的主營業務利潤率的提升和創新業務的成長都有巨大空間。聯通和BATJ等互聯網巨頭公司及垂直行業公司的主營業務具有良好的互補性,將與戰略投資者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特點,進行多層面的深入合作,快速完成其在新興戰略領域的布局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我們堅信,聯通未來業務的發展是非常值得期待的,項目投資回報將滿足結構調整基金的投資回報要求。”
聯通能否打贏“翻身仗”?
通過混改,聯通能否改寫三大運營商競爭格局,打贏“翻身仗”?
分析人士認為,資金和市場化機制將是聯通混改的兩大收獲。中國聯通公告稱,擬將募集資金用于4G及5G相關業務和創新業務建設,聚焦重點業務,推進戰略轉型。
國信證券分析認為,在網絡建設方面,從基站數量上看,聯通在網絡覆蓋方面與另外兩家運營商尚有明顯差距,其主要原因是債務高企、資金狀況難以支撐其網絡新建和維護。
聯通表示,為了適應業務發展需求,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國聯通需積極部署5G網絡,搶占市場先機,打造新優勢。布局5G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中國聯通拿到約780億元巨量資金,有利于公司實現超越性發展。
此外,通過與新引入戰略投資者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家庭互聯網、數字內容、零售體系、支付金融等領域開展深度戰略合作,整合優勢、能力互補,可以培育壯大中國聯通創新發展的新動能。
混改不是簡單的資產交易或股權買賣,而是涉及深層次制度創新的變革。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曾表示,混改不是為了籌集資金,而是為了配合政策發展使得中國聯通的營運更加市場化。
中國聯通在公告中稱,在公司治理結構設計上,中國聯通堅持在黨的領導下,以董事會治理為核心、市場化運營為原則,擬通過本次混改形成多元化董事會和經理層,以及權責對等、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混合所有制公司治理機制。堅持同股同權,依法保護各類股東產權,讓參與進來的國有資本和非國有資本有話語權,按照章程依法行使決策權。
據悉,中國聯通新的董事會董事名額將按照6:4:5 分配,國有企業董事6名,民營企業董事4名,還有5名獨立董事。
對于聯通混改而言,引入戰略投資者,只是邁出了第一步。如何混好、改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李錦看來,對于混改所存在的風險與挑戰,董事會的規范化、市場化將會是最大的考驗。 “此次入局的企業數量較多,其間利益交錯復雜,各方能否通過規范化的管理選出代表眾人的董事,能不能加強職業經理人建設,對符合政策要求的高級管理人員探索施行中長期激勵機制,并建立與激勵機制相配套的約束機制,在管理期間能否規范化地治理,這會是接下來聯通混改最關鍵的問題?!?/strong>李錦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