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國新名片將實行“幾步走”? 實施“三步走”戰略 推動經濟駛入“高速軌道” 在慢生活成為一種社會需求的前提下,去追求極致的速度,有意義嗎?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高速飛行列車”項目技術負責人毛凱說,高速飛行列車的設想一旦實現,將改變人類的出行方式,更將極大地改寫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版圖,加快國內資源配置,形成超級城市群一小時經濟圈,走出國門可以有效支撐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世界經濟駛入“高速軌道”,把“速度改變生活”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 “高速飛行列車”項目將按照三步走戰略逐步實現:第一步通過1000公里/小時運輸能力建設區域性城際飛行列車交通網;第二步通過2000公里/小時運輸能力建設國家超級城市群飛行列車交通網。該線路瞄準了我國長三角經濟群、珠三角經濟群、環渤海經濟群、長江中下游經濟群和成渝經濟群;第三步通過4000公里/小時運輸能力建設“一帶一路”飛行列車交通網,最終形成一張繼航天、高鐵、核電之后的中國新名片。 實現“近地飛行”具有哪些保障? 聯合了20多家科研機構 已擁有200多項專利 目前,世界上僅有美國兩家公司以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等極少數企業對外宣布開展大于1000公里/小時運輸系統研究。而且,國外企業的目標時速多在1000公里左右,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卻把終極時速定在了4000公里。航天科工也是全球首個提出超聲速地面運輸系統的企業。“我們現在有非常好的經濟條件、技術儲備、人才儲備、實驗條件和政策環境,天時地利人和。”毛凱說,航天科工擁有豐富的重大項目系統工程實踐經驗和技術積累,具有大工程必備的仿真建模和大系統試驗能力,以及國際一流的超聲速飛行器設計能力,這些為高速飛行列車項目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記者了解到,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高速飛行列車項目聯合了國內外20多家科研機構,成立了國內首個國際性高速飛行列車產業聯盟,目前團隊擁有相關領域的200多項專利。而且,我國高速飛行列車采用的技術路徑和國外的不一樣,國外采取的懸浮方式需要車輪先跑起來,達到一定速度才能懸浮起來,而我國采取的高溫超導磁懸浮方式屬于被動懸浮方式,沒有初速度也能懸浮起來,不需要用車輪。 不過毛凱透露表示,盡管這個項目已開展相關研究論證,但與實際投入還有一段距離。項目落地還需要突破部分關鍵技術,如超導磁懸浮技術的工程化。此外,真空管道的研制和打造,也面臨著諸如“超長距離”工藝技術的瓶頸等。 極致時速會對人體有傷害? 會按人體能承受的加速度慢慢加 毛凱說:“不存在對人體傷害這一說。”毛凱解釋,“高速飛行列車”加速時,是按照人體能承受的加速度慢慢加,到一定的速度之后,就開始巡航,減速的時候,也是按照人體能承受的范圍慢慢減。 “火車加速你有感覺嗎?因為它加速度小,所以你沒有感覺。飛機起飛加速你有感覺吧?因為它加速度大,所以你有感覺。但是飛機在飛的時候你沒有感覺吧?”毛凱說,人體承受的壓力不取決于速度,而是取決于加速的過程。列車內部還有溫濕度控制、供氧等必要設備,會讓乘客有良好的體驗。 票價會不會高得離譜?“飛車”安全嗎? 票價老百姓能接受 安全是首先考慮的問題 關于票價,毛凱認為,高速飛行列車的定位是打造經濟圈,有需求的人相對來說有一個范圍,應該比較單位時間內到達的距離或者同樣的距離單位人消耗的能源,而不是絕對價格。“從北京到武漢半個小時,票價跟乘坐其他的交通工具會不一樣,但老百姓肯定能接受。”“交通產業是一個國家戰略性的產業。”毛凱說,隨著高速飛行列車產業化技術的發展,成本會越來越低,“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在安全方面,毛凱介紹,“高速飛行列車”首要關注的問題就是安全性問題,對設計和驗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是一個新領域,目前還沒有相應的標準,我們現在也是參考現有的一些標準,同時根據我們的需求制定一些新的標準。”“中國航天技術領先,高鐵技術領先,兩項加在一起,就能引領世界!”毛凱說:“要對中國航天有信心,對中國的技術系統有信心”。 |
相關閱讀:
- [ 08-30]我國將研制新一代“高速飛行列車”
- [ 08-24]印度北部一列車脫軌至少50人受傷
- [ 08-23]印度特快列車與卡車相撞致出軌 已致至少70人傷
- [ 08-23]受臺風“天鴿”影響 湖南境內部分列車停運
- [ 08-23]受臺風“天鴿”影響 昆明至廣州等地30余趟列車停運
- [ 08-22]9月起執行新列車運行圖 川渝貴境內部分列車開行有變
- [ 08-21]鐵路列車運行圖九月調整后 高鐵商業運營速度全球最高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