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國強: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進入加速變革的關鍵期
2017-08-31 21:46:14??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責任編輯:林晨 孫靖 |
分享到:
|
原標題: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的歷史邏輯與中國作用(人民要論) 編者按:2017年8月28日人民日報第7版“人民要論”欄目,刊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文章《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的歷史邏輯與中國作用》指出,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進入加速變革的關鍵期。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在多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進入加速變革的關鍵期。作出這一判斷,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國際經濟格局的深刻調整要求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加速變革。近年來,新興市場國家和一大批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所占的比重大幅上升,在吸收外資中占比已經超過一半。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發展中國家貢獻了約80%的全球經濟增量。但是,全球經濟治理的投票權、話語權分配并未充分反映國際力量對比的這一革命性變化。增加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的投票權和話語權,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更加民主化,切實反映國際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正在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世界銀行份額的調整、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等改革,拉開了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民主化改革的序幕。 全球收入差距急劇擴大要求提高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包容性。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經貿規則,本質上是有利于發達國家而不利于發展中國家的。這種不公正的國際經貿規則,導致國際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當前,全球收入的基尼系數高達0.7,收入不平等成為當今世界面臨的巨大挑戰。發展中國家強烈要求國際經貿規則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調整。 一些發達國家轉向貿易保護主義,使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面臨方向性選擇。發達國家總體上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但也面臨傳統產業空心化的挑戰。這本來是各國按照比較優勢參與全球分工的結果,但由于一些發達國家內部收入分配調節機制存在缺陷,其國內收入差距擴大成為嚴重社會問題。國際金融危機凸顯了這一問題,加之互聯網推動了極端民族主義、民粹主義思潮的傳播,發達國家的一些群體錯誤地將本國的社會問題歸咎于經濟全球化,歸咎于其他國家的“不公平競爭優勢”。近年來,美國一改多年秉持的自由貿易主張,要求進行所謂“公平貿易”,試圖將國際經貿規則的調整引到對自身更加有利的方向。歐洲一些國家內部也出現了日益強烈的反經濟全球化情緒。經濟全球化走到了十字路口,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面臨方向性選擇。 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存在碎片化與低效率,已經難以有效應對國際經濟面臨的新問題。經過數十年的演進,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區域貿易安排縱橫交錯、疊床架屋,加劇了治理體系的碎片化,降低了治理體系的效率和各國經濟政策的協調性。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充分暴露了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在防范金融風險、培育經濟動能等方面的不足。同時,信息技術進步、網絡安全、氣候變化等新情況、新問題也對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提出了新要求。 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進入加速變革的關鍵期,呼喚推進改革的新智慧。變革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已成為共識,但對于變革的目標和如何變革,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存在不同甚至截然對立的觀點。在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中,片面堅持本國利益優先的觀念和做法只會帶來國與國之間更多的矛盾和沖突,合作共贏才是解決問題之道。世界各國特別是主要大國應從大局出發,以對全人類高度負責的態度,尋求共同利益,推動達成共識,負責任地推進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不斷提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公平性、包容性和可持續性,不斷提高全球經濟治理的效率與水平,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 (隆國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相關閱讀:
- [ 08-31]穆迪上調今明兩年意大利經濟增長預期
- [ 08-31]港媒:內地2億單身人口藏商機 共享經濟燃至婚戀市場
- [ 08-31]專訪:金磚國家合作重要性前所未有——訪巴西總統特梅爾
- [ 08-30]2017年度福建省縣域經濟評價結果揭曉
- [ 08-30]陜西省教育廳:大學生常去網吧不得認定為貧困生
- [ 08-28]【治國理政進行時·江蘇篇】江蘇再推企業減負措施 17條妙計助力實體經濟“輕裝前行”
- [ 08-28]2017年重點高校“寒門貴子”人數增長9.3%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