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名華僑華人選手閃耀全運會 “回家的感覺真好!” 本報記者 彭訓文 在第十三屆全運會賽場上,一群遠道而來的選手成為媒體和現場觀眾關注的焦點。他們就是來自海外的8名華僑華人選手。雖然生活背景和成長環境不同,但出于對祖(籍)國的熱愛,他們遠渡重洋,匯聚在天津全運會的賽場上。 這是全運會首次邀請高水平華僑華人運動員參賽,最終共有8名選手入圍,參加馬術、射擊、田徑、游泳4個項目比賽。在天津,他們寫下了屬于自己的全運故事,也深深感受到回家的溫暖。 “海歸”選手奪馬術銅牌 參加全運會馬術場地障礙個人賽的39名選手中,以華僑選手身份參賽的朱美美是僅有的兩名女選手之一。 今年25歲的朱美美生長在美國,五六歲就開始接觸馬術。為了磨練騎術,她常年在德國訓練和生活。為了能回祖國參加更多的比賽,她放棄了美國國籍。她說,“這是因為愛。”如今,她成了中國國家隊該項目第一位“海歸”選手。 8月31日的第二輪比賽中,朱美美與坐騎“卡梅羅”配合得近乎完美,順利通過全部障礙,最終獲得一枚寶貴的銅牌。 談及未來,朱美美希望在奧運賽場為祖國征戰。里約奧運會選拔賽時,她以一分之差與奧運會失之交臂。“參加奧運會一直是我的夢想,我會更加努力訓練,爭取今后有機會代表中國隊參加奧運會。”朱美美說。 田徑場上的全能好手 9月2日,田徑賽場,女子標槍選手妮娜雖然只投出45.04米,但觀眾依然為她熱烈鼓掌。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是本屆全運會田徑賽場上唯一一名華人選手。 今年19歲、來自加拿大的妮娜,是中國田徑名將鄭鳳榮、段其炎的外孫女。1957年鄭鳳榮曾以1米77的成績打破當時的女子跳高世界紀錄,成為中國首位打破世界紀錄的女選手。段其炎則是1959年首屆全運會男子跳高冠軍。 從小就跟著姥姥、姥爺練田徑的妮娜,在田徑場上成績可不一般。今年她的女子七項全能項目曾達到6021分,目前世界排名可以排在39位,在20歲以下選手中則能排在第四。這個成績即便在加拿大也能沒有懸念地會獲得2020年東京奧運會資格。 在全運會,她只參加了標槍和鉛球兩個項目。因為準備時間較短,最終成績并不太好。不過妮娜并不在意,她說,“姥姥(鄭鳳榮)當初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參加奧運會,我會更加努力,希望能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彌補姥姥的遺憾。” 華人射擊選手享受比賽 在8月28日進行的全運會男子50米手槍慢射比賽中,一名選手放棄了厚重的射擊服,身著短袖衫輕裝上陣。他就是美籍華人選手石晶。里約奧運會時,他曾以選拔賽第一名的身份代表美國隊出戰。談及此次比賽為何輕裝上陣,他說:“能夠登上全運賽場已經是意想不到的驚喜,我要珍惜每一分鐘,好好享受比賽。”石晶說。 資格賽中,他的靶位被安排在了龐偉和譚宗亮之間,能與兩位奧運名將同場競技讓石晶興奮不已。賽后,他特意拉著兩人合影,算是送給越洋歸來的自己一份特別的禮物。 天津是石晶的故鄉,之所以千里迢迢回國參賽,很大原因是那份割舍不斷的鄉情。“能在天津參加全運會,親身感受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令我今生今世難以忘懷。”石晶說,如果下屆有機會,他還會再來。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