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5日電 據日媒報道,日本京都大學環境工程學副教授田中周平等組成的團隊日前匯總的調查結果顯示,將海面漂浮的“微塑料”吸入體內的魚類在東京灣、大阪灣、琵琶湖等國內大范圍內被發現,占到調查總體的四成。 據報道,“微塑料”是指塑料袋、塑料瓶等被紫外線和海浪破壞后形成的小于5毫米的垃圾。雖然污染在全球海洋擴散,但調查暴露出日本同樣處于嚴重狀況之中。 由于“微塑料”易吸附環境中的化學物質,田中表示“有必要調查對魚類等海洋生物的影響。”據了解,人類若食用“微塑料”會被排出體外。 調查團隊于2016年10月至12月在女川灣(宮城縣)、東京灣、敦賀灣(福井縣)、英虞灣和五所灣(三重縣)、琵琶湖(滋賀縣)和大阪灣展開調查。 總計采集了197條魚樣本,對消化管進行調查后在74條魚中發現總計140個“微塑料”,相當于總數的四成。檢出率最高的是東京灣的鳀魚,約占八成。接下來是大阪灣的鳀魚,將近五成,再次是女川灣的遠東擬沙丁魚,約占四成。 據悉,鳀魚和遠東擬沙丁魚由于通過用鰓過濾吸入的水并攝入浮游生物,“微塑料”會隨食物一起進入體內。這兩種魚五成以上體內檢出“微塑料”,遠高于約占兩成、采用其他攝食方法的鲹類等。 報道稱,即使“微塑料”的總重相同,單個尺寸越小吸附化學物質的總量越多。此次調查對象為0.1毫米以上的微塑料,田中稱“今后還將調查更小的‘微塑料’。” |
相關閱讀:
- [ 07-21]地球邁向“塑料星球”:67年產逾91億噸塑料垃圾
- [ 06-12]英科學家研制出替代塑料微粒的環保產品
- [ 06-10]智利民眾用塑料袋構筑超大“地球” 呼吁環保
- [ 05-24]塑料吸管為“終極浪費” 一根壽命僅20分鐘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