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只是一種心理問題?愛爾蘭科克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這可不一定,也可能是腸道菌群出了問題。研究人員發現,腸道菌群關聯大腦中一種生物分子——微核糖核酸的水平,而后者會影響大腦中樞神經以及某些影響焦慮、抑郁行為的大腦區域。 研究人員用4組各10至12只小鼠做對比實驗,第一組腸道菌群正常,第二組腸道無菌,第三組幼時腸道無菌、成年后正常,第四組幼時正常、成年后腸道細菌遭殺滅。研究人員發現,與腸道菌群正常的小鼠相比,腸道無菌小鼠表現出明顯的焦慮、社交和認知障礙以及類似抑郁的行為。此外,腸道無菌小鼠的大腦杏仁核和前額皮質中微核糖核酸水平迥異于正常小鼠。微核糖核酸不參與蛋白質編碼,而是調節基因表達,影響著諸多基因的活躍程度。微核糖核酸失調或者功能障礙被視為壓力相關精神紊亂、神經退行性疾病、神經發育異常的潛在因素之一,其水平變化影響焦慮行為。 研究人員還發現,幼時腸道無菌、成年后正常的小鼠,杏仁核和前額皮質中微核糖核酸水平有所恢復。幼時腸道菌群正常、成年后腸道細菌被殺滅的小鼠,大腦微核糖核酸水平變得與腸道無菌小鼠相似。 研究人員在英國《微生物組》雜志上發表論文寫道,這項研究顯示,改變腸道菌群能夠影響大腦中微核糖核酸的水平,因此,保持腸道菌群健康對調節大腦中微核糖核酸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黃敏)【新華社微特稿】 |
相關閱讀:
- [ 01-06]澳洲一名中醫給腸道患者注射豬腸細胞被"停牌"
- [ 06-17]尼泊爾總統罹患腸道感染 將飛往日本接受治療
- [ 10-26]男嬰因腸道感染病入膏肓 母親糞便助其康復(圖)
- [ 06-09]德國腸道傳染病新患者減少 豆芽仍為重點懷疑對象
- [ 06-01]德國急性腸道病疫情“罪魁”并非西班牙黃瓜
- [ 03-05]《自然》報道腸道菌群基因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