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金磚希望 再啟“金色十年”
2017-09-06 19:30:06?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林晨 趙舒文 |
分享到:
|
中國印記彰顯大國擔當 ——讓金磚國家分享“中國智慧” 世界發展需要“金磚”,“金磚”發展離不開中國。金磚合作發展的不平凡歷程,深深烙下了中國印記。 秉持平等相待、求同存異、務實創新、合作共贏、胸懷天下、立己達人的金磚精神;構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弘揚多元文明、加強全球經濟治理的伙伴關系;以推進經貿大市場、金融大流通、基礎設施大聯通、人文大交流為抓手;推動“金磚+”合作模式,打造開放多元的發展伙伴網絡…… 習近平主席深刻總結金磚合作發展的實踐啟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為金磚合作行穩致遠貢獻中國主張、中國方案,讓國際社會深刻感受到一個大國的責任與擔當。 “金磚機制升級、全球治理體系升級、經濟合作層次升級、伙伴關系深化升級。”北京師范大學新興市場研究院院長胡必亮表示,綜觀習近平主席講話精神和《廈門宣言》可以發現,在金磚機制中,中國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擔當開啟了金磚升級發展的新征程,中國智慧讓世界受益。 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中國的大國擔當一脈相承。 從去年的G20杭州峰會、今年的冬季達沃斯論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再到此次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習近平深刻洞察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揚開放、包容、和平、發展的主張,引起世界廣泛共鳴。 中國的經驗是基于自身發展實踐,源泉在于中國的發展理念。 改革開放近40年,加入世貿組織15年,一路風雨兼程,中國是受益者,也是付出者。在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嬗變中,中國學習規則、適應規則,有效克服消極面,積極用足有利面,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實現了快速發展。 當前,中國將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斷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創新引領經濟發展。近5年來,中國采取了1500多項改革舉措,推動改革全面發力,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步伐不斷加快,經濟穩中向好態勢不斷鞏固。 同時,中國以開放態度與其他金磚國家交流發展經驗,以自身發展帶動更多國家發展。 《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宣言》強調,創新是經濟中長期增長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金磚國家將致力于共同抓住新工業革命帶來的機遇,加速金磚國家工業化進程。將加強金磚國家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數據分析、納米技術、人工智能、5G及其創新應用等信息通信技術的聯合研發和創新。 同時,中方將設立首期5億元人民幣金磚國家經濟技術合作交流計劃,用于加強經貿等領域政策交流和務實合作。向金磚銀行項目準備基金出資400萬美元,支持銀行業務運營和長遠發展。 “中國正在把握新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歷史機遇,以智能制造、互聯網+、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正在推進供給側改革,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中國所提倡的創新發展正在發揮積極作用,其動力強勁、潛力巨大。”愛彼迎中國區副總裁安麗表示,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成果體現了“中國擔當”、彰顯了“中國智慧”,將推動金磚合作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此外,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為金磚國家帶來新的機遇。今年5月,中國成功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標志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已經進入從理念到行動、從規劃到實施的新階段。 習近平主席強調,“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是地緣政治工具,而是務實合作平臺;不是對外援助計劃,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聯動發展倡議。”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為各國實現合作共贏搭建起新的平臺,為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造新的機遇。 今年,中國提出“金磚+”模式,在廈門會晤期間舉行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對話會。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金磚+”的理念是開放包容、合作共贏,這與金磚精神高度一致。其宗旨是加強金磚國家同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對話合作,推動建立更為廣泛的伙伴關系,促進更大范圍的共同發展繁榮。 傳遞金磚合作的“廈門共識”,彰顯和諧共生的“中國智慧”,中國的務實行動已深入人心。習近平主席莊嚴承諾,我們愿同各方一道努力,把以往成果和共識落實好,讓現有機制運行好,共同把握新工業革命帶來的歷史機遇,積極探索務實合作新領域新方式,拉緊聯系紐帶,讓金磚合作機制行穩致遠。 |
相關閱讀:
- [ 09-06]特稿:新的“金色十年”,世界將因“金磚”更美好
- [ 09-06]金磚國家“以文會友” 文化節、電影節為其注入強勁動力
- [ 09-06]辛識平:金磚不褪色 未來更耀眼
- [ 09-06]敢闖·分享·共贏——企業家談“擁抱金磚”走出去
- [ 09-05]【專家談】“金磚+”讓金磚的成色更鮮亮
- [ 09-05]【專家談】"金磚+"是全球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的主引擎
- [ 09-05]新華國際時評:在歷史的洪流中引領金磚合作方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