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報業網訊 世界物聯網博覽會的平臺價值正在日益顯現。 一年前,江蘇省委、省政府以其前瞻性的戰略眼光,依托無錫作為“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和物聯網產業快速集聚的基礎,構筑起世界級物聯網博覽會平臺。如今人才、資本、技術多元要素在此集聚,創新潮、應用潮和創業潮在太湖之濱涌流激蕩。 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李小敏坦言:“一年來的實踐,讓我們對舉辦世界級物聯網博覽會的重要意義有了更深的認識,它讓無錫產業轉型升級有了重要的切入點。物聯網產業已成為無錫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標志,成為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的重要引擎,成為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的重要支撐。” 放眼全球,物聯網產業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應用“爆發期”,而無錫人正用智慧和魄力為物聯時代烙上獨特的“太湖印記”。 依托平臺布局“創新矩陣”—— 在“落地生根”中搶占新興產業制高點 在新技術快速迭代的物聯時代,構建世界級平臺的價值日益彰顯。無錫市積極依托平臺布局,全方位多維度“精耕細作”,努力實現多點突進,并由點到面,全面提升。 無錫高新區,健康物聯網“中國商業創新中心”。記者在這里感知“無錫速度”——中心啟用2個多月,就已吸引西門子、愛立信等30多家國際知名企業入駐。全球最小的肺功能檢測儀、最精準的“三高”監測手環和距離最長的遠程會診,都能在這里找到現實模板。 首屆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后,無錫的“磁場效應”迅速顯現,吸引了全球最前沿的技術和最具雄心的創業家們。去年10月,阿斯利康參加首屆物博會不到一周便向高新區政府提出建設健康物聯網的設想。3個月后,雙方簽署戰略備忘錄。今年6月28日,創新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記者注意到,隨著今年物博會日益臨近,全球物聯網巨頭“鏈接”無錫的步伐已經明顯加速。100億元的中電海康物聯網產業基地項目、55億元的浪潮大數據中心、50億元的賽伯樂物聯網產業基金、華為開放實驗室等一批重點項目紛紛搶灘落戶。8月2日,總投資超100億美元的華虹集團集成電路研發和制造基地項目落地;8月16日,無錫太湖新城和阿里集團合作打造的雪浪小鎮又閃亮登場。 物博會舉辦一年來,物聯網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術在無錫落地融合,一個以集成創新、迭代升級為鮮明特征的戰略新興產業“創新矩陣”已在無錫初現端倪。對此,無錫市副市長高亞光充滿自信:“物博會,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江蘇和無錫在物聯網發展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吸引全球物聯網相關領域最優質的生產要素快速集聚,并通過這個平臺,快速有效地配置到行業前沿。” 無錫物聯網產業發展態勢喜人,截至去年底,全市物聯網企業近2000家,營業收入近2100億元,增幅連續7年超過20%。 借力平臺吸引“最強大腦”—— 在聚合高端人才中把準轉型發力點 衡量一個平臺的國際影響力,全球創新資源的集聚度是其重要指數之一。無錫決策者深知,人才特別是高端和領軍人才,是提升物聯網產業持續創新力和爆發力的現實根基。 8月26日至27日,由無錫市委、市政府主辦、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聯誼會協辦的2017年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無錫交流大會在無錫舉行。12名中外院士、217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會聚無錫,其中,由“千人計劃”專家李東升及其團隊參與設計的C919和ARJ21飛機、由“千人計劃”專家潘建偉及其團隊研發的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等“國之重器”紛紛亮相。 邀請國際國內高層次人才與無錫的企業、產業、園區進行對接,只是無錫吸引高端人才的方式之一。無錫征集500多個海內外人才創新創業項目,與該市園區、重點企事業單位開展對接洽談。其中,國家“千人計劃”項目85個、海外人才創業項目93個、產學研項目392個。 物聯網產業的競爭必將更多依靠一流人才團隊的競爭。在無錫本地成長的跨國企業將研發機構布局全球,以此集聚更多國際和國內的一流人才加盟。無錫透平葉片有限公司是一家創建近40年的傳統制造企業,因其率先導入物聯網“智能”化生產方式,使其一躍成為全球航空鍛造行業的“領軍者”。在無錫我們看到,一汽錫柴的智能制造項目、小天鵝股份的數字化工廠、海瀾集團的智能倉庫等,大幅提升勞動生產率,使企業實現了從粗放式制造向柔性化定制的轉型。“雙良云”、“先導云”、華潤醫藥物流等物聯網應用平臺也相繼推出,為企業開啟全新的增值業務。無錫已入圍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1個、國家紡織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研究與試驗驗證平臺1個、國家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1個(濱湖區派克新材的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關鍵部件智能化生產項目),省示范智能車間53個、省級以上兩化融合示范企業34家,承擔省級以上物聯網研發項目2000多個,物聯網專利申請量近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200多件,數量均列全省前列。 無錫市不斷優化高端人才的引進機制和生態。今年6月,無錫市委、市政府印發實施《關于深化“太湖人才計劃”的若干意見》,對物聯網、智能制造等領域來錫創新創業的頂尖人才和領軍團隊給予更優厚的資金支持和配套服務,以此提升無錫集聚全球人才資源的吸引力。去年,全市共引進物聯網領域高層次人才400多位、創業團隊50多個,全市累計落戶物聯網重點研發機構41家。尤為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已先后有11位諾貝爾獎得主、21位外國院士與無錫民營企業牽手合作,在高端產業領域形成特有的諾獎“無錫板塊”。 延展平臺構建優良生態系統—— 在拉長產業鏈中打造戰略支撐點 無錫始終把構建物聯網發展的良好生態體系作為延展平臺價值的著力點,全力讓技術研發、產品開發、應用推廣、模式創新等,都能找到適宜的生長土壤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拉長產業鏈中打造引領發展的戰略支撐點。 以開闊開放的視野,前瞻性地健全政策規劃體系。無錫緊貼實際,根據國務院《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江蘇省“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文件精神,深入實施產業強市主導戰略。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意見》《加快發展以物聯網為龍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三年行動計劃》《智能制造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措施,進一步明確發展方向,加強政策支持的力度和精準度。同時,無錫市人大常委會不久前審議通過《關于加快發展以物聯網為龍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決議》,以此加快發展以物聯網為龍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以構建完整產業鏈為主導,強力吸引大企業大項目落地。大企業、大項目紛紛涌入已成為一種“無錫現象”。華為、阿里巴巴、華虹集團、中電海康、浪潮集團、賽伯樂集團、中國電信、航天科技、微軟、西門子等大企業、大項目,在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迅速集聚,與本地細分領域企業彼此“疊加”,良性互動,形成包括芯片、元器件、設備、軟件、系統集成、運營、應用服務等在內較為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華為的開放實驗室和鴻山小鎮城市客廳、浪潮的大數據中心、賽伯樂的物聯網產業基金等重大項目先后落戶無錫并陸續啟動實施,并取得階段性進展。近年來,無錫物聯網骨干企業規模快速增長,涌現出一批掌握核心技術、保持較高增速的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各類上市物聯網企業累計達24家,新三板掛牌企業54家,這些也已成為吸引大項目落地的重要基礎,大項目、大企業的“落地生根”,一方面為無錫帶來最前沿的技術、雄厚的資本和高端人才資源,同時也與本地關聯產業互為借力,構成良好的外部生態圈。 以健全公共服務體系為核心,做到全方位“親商安商”。無錫建成一批共性技術研發、檢驗檢測、成果轉化、人才培訓、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為許多中小物聯網企業發展降低運行成本發揮出較好作用。此外,該市還采取加大銀行授信、引入設備融資租賃等舉措,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無錫研究出臺《無錫市中小微企業信用擔保風險補償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首期資金規模為2億元,將帶動銀行20億元增量信用貸款。 阿里云IoT事業部業務總監杜潯說,一個世界級的物聯網創新生態圈已在無錫形成。從全球范圍看,無論是其產業規模,還是跨界融合的廣度,無錫的物聯網生態圈也是首屈一指的。 本報記者 金偉忻 薛穎旦 馬薇 浦敏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