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九大:拒絕追逐霸權 中國外交展大國擔當
2017-09-11 11:59: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周冬 周冬 |
分享到:
|
【聚焦十九大】(中國治)拒絕追逐霸權 中國外交展大國擔當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電(記者 蔣濤) “中國威脅論”之后,“中國強硬論”“中國傲慢論”再度襲來。有海外分析臆測,中國隨著國力增強而對外變得日益“強硬”,“拋棄”韜光養晦并偏離“長期堅持的和平外交路線”。 對此,北京觀察人士指出,中國外交更加積極進取,并未改變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信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將堅持“永不稱霸”。 “‘中國強硬論’或‘中國傲慢論’不過是‘中國威脅論’的新版本而已。”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國委員會會長馬振崗指出,某些國家緊張不安,憂心忡忡,加大了牽制防范中國的力度,同時千方百計“妖魔化”中國,渲染“中國強硬論”,試圖抹黑中國的國際形象。它們對中國堅決維護自己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決心和舉措感到很不適應,難以承受,因此橫加指責苛評。 在外交學院副院長王帆看來,中國在三十多年時間里,從“一窮二白”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難免沖擊到傳統大國的地位和既得利益。“中國發展之速、成就之大、影響之廣,出乎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意料,因此有了各種對中國的猜疑。” 翻開近代史,中國曾飽受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之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國高層已多次宣示,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以“醒獅論”來闡釋如今中國的國際角色,形象駁斥各種版本的“中國威脅論”。 王帆認為,中國外交堅持“韜光養晦、有所作為”,一方面符合中國是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情,另一方面也因為根植于中國政治制度、文化傳統、思想原則、道德觀念和處世理念的基因與追逐霸權“絕緣”。 某些“中國強硬論”的臆測,并不能阻擋中國“朋友圈”的擴大。2017年,中國的兩大主場外交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絲路”鋪上“金磚”,正彰顯出中國外交的積極進取。 以中國倡議推動的“一帶一路”建設為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義桅表示,“一帶一路”建設融通古今中外、東西南北,激活了古絲路記憶和絲路精神,以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之“五路”應對當今世界和平、發展、治理“三大赤字”,展示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超越“中國威脅論”的淡定,回應“中國強硬論”或“中國傲慢論”的從容。 “積極回應世界的中國期待,為解決人類共同關切和世界各國人民面臨的問題服務,是中國‘朋友圈’越來越大的根本原因。”王義桅說。 分析人士預計,作為一個趕超型國家,中國未來面臨的類似“中國強硬論”或“中國傲慢論”的指責甚至打壓仍將層出不窮。王帆將此稱為“大國成長的煩惱”,是中國邁向世界強國的“必修課”。 在分析人士看來,中國正從改革開放初期努力融入西方國際體系的“追隨者”,成為如今多極格局中重大國際倡議的“引領者”,諸多角色轉變和相互心理調適也正在進行。 對中國而言,王帆指出,這一方面需要我們樹立大國的開放心態,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快車,堅持用事實說話,增信釋疑,合作共贏;另一方面也要樹立底線思維,對挑釁中國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各類言行予以堅決回擊。 |
相關閱讀:
- [ 09-10]【理上網來·喜迎十九大】從依規治黨到依法治國, 治黨興國與時俱進
- [ 09-10]“喜迎十九大”工作成就篇——這五年來,我當上了勞模
- [ 09-09][迎接十九大專論]顧學明:共促全球發展 實現共贏共享
- [ 09-09]【理上網來·喜迎十九大】黨的領導是實現中國夢最根本的保證
- [ 09-09]聚焦十九大:全面深改新賽季 中國需越三重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