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亞歐網訊(記者 葛惠芹 通訊員 眭偉敏 報道)相隔5000公里,落差2300米,時差3小時,江南煙雨樓臺,西陲大山戈壁。看似不同屏的兩處風光,被一條援疆紅線緊緊牽在一起。2010年12月,18名江蘇省常州市援疆干部人才抵達新疆克州烏恰,牽起了常州援建烏恰這根紅線。 民生,是援疆干部永不停歇的動力之源 2017年6月29日,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鄭陸鎮的章仕杰副書記非常忙碌。當天晚上10點,他和鎮紀委書記謝建軍、牟家村主任馬金良一行剛剛抵達新疆喀什機場,就連夜趕回烏恰援疆樓一樓會議室,與常州援疆工作組長李文濤、副組長繆勇毅、駐村工作隊長新疆能源集團董事長李建軍以及烏恰縣黑孜葦鄉、坎久干村工作人員商議“美麗鄉村旅游項目”啟動、結對簽約等事宜。 常州工作組向烏恰縣委專題匯報美麗鄉村旅游項目,左一為烏恰縣委書記王宏旭。 忙碌的日子時間過得更快。7月1日上午,常州工作組、鄭陸鎮、新疆能源集團駐村隊、黑孜葦鄉、坎久干村工作人員以及坎久干村的父老鄉親一起,重溫入黨誓詞,參加升旗儀式,緊接著舉行了捐贈儀式和“美麗鄉村旅游項目”啟動儀式。 牟家村是鄭陸鎮的特色村之一,是蘇南聞名的綜合實力強村,集體經濟優勢明顯。而作為新疆能源集團駐村點的黑孜葦鄉坎久干村地廣人稀,有國營牧場遺留下來的旅游資源,但目前尚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93戶850人,有1093戶1961人享受低保政策。 此次結對,不是單純的搞經濟援助,而是發揮鄭陸鎮、牟家村的集體經濟優勢、管理優勢、理念優勢,利用好黑孜葦鄉、坎久干村的旅游資源,緊密結合克州黨委政府、江蘇援建克州前方指揮部提出的“在市縣援疆的基礎上,進一步密切后方與新疆聯系,增設鄉鎮村援疆紐帶”的要求,在整理村容村貌的同時,啟動結對幫扶的首個落地項目“美麗鄉村旅游”,帶動當地旅游產業發展,讓農牧民就近就業、就近脫貧。 7月2日,江蘇-克州鄉(鎮)村結對幫扶簽約暨項目啟動儀式在阿圖什舉行。 6月3日,2017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在西安開幕,常州市援疆干部卯足了勁,為烏恰項目招商引資,為烏恰產業尋找合作機會! 忙碌,成為第九批18名常州援疆干部人才的工作常態 2017年3月10日,凌晨4點,婦產科副主任向梅醫生再次被電話驚醒,又有緊急情況:一位重癥柯族孕婦夜間病情發展迅速,尚未孕足月。毫不猶豫地,向梅和援疆醫生邵耐遠、解鵬一起趕往醫院,經過手術最終病人轉危為安。 出生于新疆石河子的向梅在大學畢業后來到常州婦幼保健醫院工作,在得知選派援疆干部人才的消息時,一直未放下故土情結的向梅主動請纓,成為常州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中的唯一女性。 進疆工作后,400人次診療、80臺手術、數不清的夜間出診、填補白內障超乳、斜視矯正、腦溢血、腦外傷、腦囊腫、婦科宮腔鏡等6項技術空白。對于小考的成績單,醫療隊長邵耐遠認為只能是合格,因為比起吳登云,醫療隊感到只是在歷任援疆醫生的基礎上走了一小步,他們還要在學習弘揚吳登云精神上不斷努力。 向梅主任在手術中 第二天天剛亮,向梅主任與邵耐遠隊長又進行聯合查房,病人已清醒。 提升,留下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援疆干部人才融入當地,依托后方資源,加快兩地交融。 張作勇、顏小虎、沈業華、姚振平、江華組成的援疆教師團隊實施“課題引領成長,研究促進發展”的教師校本研訓,為學校主持申報的四個課題獲克州教育局批準正式立項,填補了學校近年沒有州級課題的空白,同時組建相應學科青年教師研究團隊,提升其研究素養和實踐能力。 作為推動烏恰發展的人才保障,先期的75名烏恰各級黨政人才帶著課題、帶著項目,赴常州培訓結束,在引建“凈水改造、分布式光伏、集成式房屋”等項目上,拓寬了思路,豐富了實踐。 課題申報表 精準,讓援疆成果惠及更多烏恰群眾 2011~2016年,常州實施援建項目54個,提供援建資金3.7億元。城鄉住房及基礎設施類9個、教育類3個、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類6個、產業發展類8個、人才培訓類3個、基層政權類3個、規劃類3個、維穩及其他類4個,其中80%用于民生建設(分別占援疆資金的46%、13%、13%、13%、7%、5%、2%、1%)。 2017年2月,第九批常州援疆工作組接過接力棒,在加大民生投入的基礎上,繼續增強項目的針對性和帶動性,當年計劃實施援疆項目16個,安排援疆資金6579萬元,其中工程類項目9個,涉及產業發展、教育惠民、文化發展、民生改善等;非工程類項目7個,包括培訓類、交流交往交融等。 3月28日,2017年江蘇省對口支援克州項目舉行集中開工儀式,其中包含常州援疆烏恰縣的村級政權建設等16個項目。 “援疆,平添幾許豪邁與感動!” 談及援疆,組長李文濤如是語。 對于個人,每個援疆干部人才唯有心懷感恩、兢兢業業,政治上嚴格要求、事業上盡職盡責、生活上勤儉樸素,才能不負重托;展望今后,要緊緊圍繞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突出產業、教育、人才三大重點,以嵌入式援疆落實對口援疆任務,以合作共建途徑提升烏恰發展水平,努力實現全國一流、江蘇領先的目標。 正所謂,一次援疆,情聚一生。 |
相關閱讀:
- [ 06-09]廈門產業援疆投資推介會舉辦
- [ 05-18]福建產業援疆新突破 "一帶"連"一路"實現互利共贏
- [ 04-11]福建省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 涵蓋12個專業
- [ 02-28]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干部人才歡送座談會在福州召開
- [ 09-13]江蘇援疆落細落小
- [ 02-25]"遠方也有我的牽掛"——山西援疆醫生劉毅接力父輩的故事
- [ 12-19]張漢卿:銀針傳遞閩疆情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