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12日電(記者 李曉喻) 中國正在進行第四批環保督察。截至9月初,立案處罰數量已超5600家,罰單突破2.8億元人民幣,近300人被拘留。 從確立終身追責制,明確損害生態環境和資源將影響官員仕途,到密集派出督察組巡查地方環境問題;從限產停產,到關停達不到排放標準又治理無望的小工廠,“重典治污”正成為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的常態。 分析人士認為,考慮到目前中國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中共十九大后環境保護措施料將更加嚴厲。 過去數十年粗放式發展使中國欠下了高額“環境債”。據中國環境保護部數據,2016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空氣質量不達標者高達四分之三;6000多個地下水水質監測點中,處于“較差”和“極差”級別的監測點合計超過六成。 在此情況下,能否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把“綠色”作為未來發展議程的底色,不僅關乎民生,亦直接影響外界對中國前景的信心。 有海外觀點認為,考慮到“刮骨療毒”帶來的痛苦,中國“向污染宣戰”可能止于口號。 對此,中國第三屆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已在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上展現出空前決心。 近年來,中國密集出臺一系列改革措施推進綠色發展。繼2015年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后,僅2016年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的生態文明建設相關文件就超過20件,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制度體系逐漸完善。 目前,中國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均已出臺,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也已實施。今年上半年,中國環境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大,按日連續處罰數額超過6億元,是去年同期的兩倍有余。 “地方政府、企業和國際社會千萬不能低估中央重拳治污的決心”,在張孝德看來,生態環境保護料將成為繼反腐之后中國又一個力度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重頭戲”?!邦A計中共十九大之后,中國會在環保和生態文明方面出臺一批更嚴厲的措施。” 也有人擔憂,環保力度持續加碼,可能使剛剛躍上增速6.9%“小臺階”的中國經濟發展承壓。 如何兼顧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歷來是個難題。不過對中國來說,這是個披沙揀金的過程: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受到沖擊的企業和產品,往往是經濟轉型升級要甩掉的累贅,而低污染、高質量者則將因此迎來發展“風口”。 前段時間中國堅決取締的“地條鋼”,就是高污染、低品質的典型。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顧建國的話說,如果允許這種劣質鋼材存在下去,不僅擾亂鋼鐵市場公平競爭秩序,還會影響中國由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邁進。 張孝德稱,從這個角度來說,加大環保力度和發展經濟并不矛盾?!敖档湍芎摹灮a業結構,用綠色GDP代替用高污染、高能耗換來的GDP,這是雙贏。雖然短期內經濟可能受到一定影響,但終將走向生態環境與經濟的良性循環。” 同時,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本身也會為經濟增長提供大量機遇。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表示,實現減排、節能、控污、廢棄物再利用等目標需要投入,需要服務,需要就業,自然會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
相關閱讀:
- [ 09-11]中央第五環保督察組接件破萬
- [ 09-07]南平市制定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
- [ 09-01]四川:整改動真格 環保督察贏得群眾信任
- [ 08-25]第四批中央環保督察進入下沉階段 8省區已問責1797人
- [ 08-20]中央環保督察全覆蓋:為污染企業說情情況幾乎沒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