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評:偉大復興征途上"中國名片"助力中國航船揚帆前行
2017-09-12 21:31:38?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體現。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作為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文件,《綱要》指出,要形成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務平臺完備、質量水平一流的優勢企業和產業集群;制定品牌評價國際標準,建立國際互認的品牌評價體系,推動中國優質品牌國際化。在具體政策上,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以來,國務院層面已經出臺至少48份相關文件促進創業創新。這些文件的出臺,無疑對中國品牌走向創新引領發揮著支撐作用。
資料圖片:在空中飛行的大疆精靈4無人機。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1%和11.5%;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10.8%?!爸袊鴦撛臁钡钠放菩蜗笠渤醪斤@現:在智能手機領域,中國品牌去年貢獻了全球1/3的出貨量;在互聯網領域,全球上市互聯網企業市值排名前10強中,中國獨占3家;在人工智能領域,大疆、摩拜單車等品牌更在海外“圈粉”無數,成為垂直領域的佼佼者…… 近年來,隨著國家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一批國際社會耳熟能詳的中國品牌相繼崛起,“中國制造”也在全球價值鏈上不斷攀升,推動中國由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其中的每一個品牌,都顯示著中國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質,展示著中國近年來的發展速度,讓世界看到一個更加自信的中國。
資料圖片:京滬高鐵上的“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 截至2016年底,中國鐵路運營里程達到12.4萬公里。其中,中國高鐵運營里程突破2.2萬公里,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高鐵里程之和,位居世界第一。如今,“四縱四橫”骨干網絡基本貫通,一個又一個省份已經填補“高鐵空白”,高鐵城市圈還在不斷擴大。高速鐵路憑借其優越性和高效率成為了人民群眾出行的重要方式和國民經濟發展的“先行官”。 2017年6月26日,時速可達400公里、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研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在京滬高鐵雙向首發。中國標準動車組整體設計以及車體、轉向架、牽引、制動、網絡等關鍵技術都是我國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引進吸收到自主創新華麗轉身,為經濟發展不斷注入強勁動力,也成為國家領導人不斷向其他國家推介的引以為傲的“外交名片”。
資料圖片: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正式貫通,意味著當今世界里程最長、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跨度最大的公鐵兩用橋、首座公鐵兩用跨海大橋……近年來,中國橋梁界創造了眾多的“世界第一”。數據顯示,目前世界排名前10位的跨海長橋中,中國占據6座。而在建造技術上,中國已擁有千米級斜拉橋設計施工成套技術、跨海特大跨徑鋼箱梁懸索橋關鍵技術等多項尖端技術。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是中國橋梁屹立世界“橋梁之巔”的縮影。正如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林鳴所說的那樣,“拿下港珠澳大橋,世界上已經沒有什么中國人不能造的橋。”道路通,百業興。無論是在國內還是海外,如今,中國每開啟一項重大工程,都會為當地帶來交通運輸、商貿物流、人員就業等方面的提升。中國基礎設施建設,也正在成為一張閃亮的“中國名片”,增進中外友誼、促進互聯互通,造福世界人民。
資料圖片:“北斗”導航芯片將規?;b備到國產手機 過去的五年,是只爭朝夕的五年。“天眼”探空、“蛟龍”探海、神舟飛天、高鐵奔馳、北斗組網、大飛機首飛……一批分布在高端裝備、戰略性新興產業、信息化等方面的重大工程驚艷全球。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到系統能力的提升,“中國制造”成為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可靠支撐。 過去的五年,是敢為人先的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調南方之水、從風中取電、織高速路網、在云端架橋,從承諾“決不讓困難群眾掉隊”到織就“全球最大健康保障網”,“中國制造”正成為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之舉。 在這砥礪奮進的五年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戰略謀劃,讓“中國制造”奏出了時代最強音,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民生改善提供了強大保障。一張張令人矚目的“中國名片”,揚起了13億多中國人民憧憬美好生活的風帆,中國這艘航船正在偉大復興的征途上奮勇前行。 |
相關閱讀:
- [ 09-11]“復興號”首次投入新兵運輸 軍民融合又有新路
- [ 08-31]李廣春:爭當歷史文化名城復興的開路先鋒
- [ 08-28]建甌市供電公司:以電代燃助力宋代御茶重尋復興之路
- [ 08-25]從“和諧”到“復興”:中國速度里的中國故事
- [ 08-25]從“和諧”到“復興”:中國速度里的中國故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