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中國]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信心持續增強
2017-09-13 20:45:24?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周冬 我來說兩句 |
當前,市場主流機構對于中國經濟前景預期均發生了明顯改善,認為上半年經濟增長態勢將進一步延伸至下半年。盡管中國經濟在下半年面臨全球需求下滑等不利因素的挑戰,但各方認為中國今年仍然能夠實現6.5%的經濟增速。 近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信心持續改善,在不斷上調中國經濟增速預期的同時,越來越多地認可中國經濟氣質正越來越好。 日前,荷蘭銀行發布最新中國經濟評估報告,上調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報告認為,二季度中國經濟數據保持6.9%的增速超出多數分析師的預測。鑒于當前的增勢,中國經濟未來若干季度內不會出現增速大幅下滑的情況。盡管當前中國政府采取了適當收緊的貨幣政策以控制金融市場風險,但是未來市場流動性會保持相對穩定,并不會對實體經濟造成過多沖擊。預計未來中國經濟走勢在年內還將以穩定為主。基于此,荷蘭銀行將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從6.5%上調至6.8%,同時預計2018年經濟增速也將維持在6.5%左右。 國際經濟分析機構福克斯經濟研究公司在對全球47家知名金融機構有關中國經濟預測綜合分析后認為,當前市場主流機構對于中國經濟前景預期均發生了明顯改善,認為上半年經濟增長態勢將進一步延伸至下半年。盡管中國經濟在下半年面臨全球需求下滑等不利因素的挑戰,但各方認為中國今年仍然能夠實現6.5%的經濟增速,福克斯經濟研究公司也將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上調至6.7%。 在總體增速之外,中國經濟結構的轉變也贏得了各方的肯定。荷蘭銀行認為,從近期數據來看,在需求層面,國內消費仍然是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投資和出口在經濟增長中的拉動作用也非常明顯。在供給層面,工業和農業部門的產出增速超預期,但服務業仍然是增長最快的部門。值得關注的是,近期高科技和戰略新興產業部門的表現尤為強勢,凸顯了中國經濟轉型成果。 中小企業的發展和增長一直是各方評估中國經濟健康度的關鍵。渣打銀行最新研究表明,當前中國中小企業信心進一步提升。基于渣打銀行對全國超過500家的中小企業調研顯示,8月份中小企業就業、融資和利潤空間持續改善。受未來銷售和生產改善影響,中小企業對未來3個月的信心也進一步提升。同時,實體經濟之外的金融市場企穩也大幅降低了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擔憂和緊張情緒。日前,路透社公布調查顯示,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已經較2015年、2016年發生了明顯改善。 路透社對13位分析師、交易員和基金經理訪問結果顯示,受累于美國與朝鮮緊張關系升級,特朗普推行其經濟改革計劃的能力令人擔憂,加上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政策影響,美元指數今年以來已下跌約8.9%。各方認為美元存在的不確定性正在推動投資者增持亞洲貨幣。其中,由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年內已經升值超過4%,且各方預計美元還將在未來數月內持續走軟,當前看多人民幣的持倉規模維持3年來的高位。 渣打銀行的中小企業調研結果也展示了國內企業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改善。調研顯示,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升值進一步提振了市場對人民幣的預期,半數受調研企業仍然對人民幣匯率持穩定預期。認為人民幣會進一步貶值的企業比例只有17%,相比于7月份進一步下降。 福克斯經濟研究公司數據顯示,通過對比90天、60天和30天前全球47家投資機構對2017年底和2018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預測發現,當前主流市場在過去90天中不斷上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 荷蘭銀行研究報告認為,在過去數年中,市場多次對中國外匯儲備和跨境資本流動出現擔憂情緒。但是,當前這一情況已經發生了逆轉,資本跨境流動態勢已經發生了改變,中國外匯儲備連續6個月增長。 出現這一態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的變化。在此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過程中,中國國內機構調整外債比例的進程已經基本完成。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不斷走高。債券通以及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等事件都極大改變了資金跨境流動的動力模式。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人民幣匯率和外匯儲備規模都將保持相對穩定的態勢。 針對當前國際社會對中國債務風險的擔憂,荷蘭銀行認為,雖然當前市場仍然擔心中國債務比例上升,但是中國總體債務中外債規模比例極低,多為國內債務。中國政府已經開始采取措施打擊市場投機、強化監管。這一模式在抵御金融風險方面是行之有效的。 |
相關閱讀:
- [ 09-13]新興產業成發展新動能 泉州工業和民間投資加速
- [ 09-13]我國首個百億級物聯網產業投資基金啟動
- [ 09-13]9月份全省重大投資項目月度協調視頻會召開
- [ 09-13]福建展開境外投資服務座談會 助力閩企“走出去”
- [ 09-13]新興產業成發展新動能 泉州工業和民間投資加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