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聞周刊》網站9月11日發表題為《新時代:自9·11襲擊以來恐怖主義是如何發生變化的》的文章稱,日益全球化的世界為極端主義提供了更多平臺和通信工具,令一些極端活動轉入監管盲區,極端組織之間的對抗也使其在相互競爭中形成促進,從而變得更具潛在危險。 打擊范圍更廣 文章稱,2001年9月11日,美國航空11號航班和美國聯合航空175號航班撞上雙子塔的圖像只花了幾秒鐘就傳播到全世界。16年過去了,美國乃至世界仍然能夠感受到這場美國本土有史以來遭遇的最嚴重襲擊的影響。 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使襲擊事件相關報道能夠得到廣泛傳播,并為極端主義理論家提供了平臺和通信工具。他們現在能夠將激進觀點傳播到全世界的千家萬戶,這令敘利亞或伊拉克的狂熱分子得以招募到世界任何地方易受蠱惑的年輕男女,而其中一些人繼續在自己的祖國實施毀滅性的打擊。 西方國家本土產生或是在中東經歷過戰爭洗禮回歸的宗教極端主義者不僅尋求在城市中心發動襲擊,還尋求打擊西方的生活方式。有句拉丁文短語精準總結了2017年很多西方人的恐懼情緒:“大敵當前。” 潛在危險更大 文章稱,“伊斯蘭國”組織與“基地”組織之間的對抗可以被視為利弊兼有。在這種對抗令宗教極端勢力領導權發生分裂的同時,也令雙方相互促進和相互競爭,從而令這兩個組織都變得更具潛在危險。 盡管“基地”組織或許看似遭到“伊斯蘭國”崛起的壓制,但事實上,該組織仍然在非洲和中東地區保持活躍,并在2015年1月指揮對法國諷刺雜志《查理周刊》的辦公室發動了一場恐怖槍擊事件。 文章稱,雖然“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失去了大部分“國土”,但是其和“基地”組織在未來數年仍將非常危險。兩個組織都擁有數以萬計的戰士,并且希望傳播激進思想,不僅在非洲和中東,而且在西方人中間。 “基地”組織、青年黨和塔利班都設法奪取了領土,但是沒有一個組織達到了“伊斯蘭國”組織這樣的規模。在鼎盛時期,“伊斯蘭國”控制了相當于約旦規模的領土,年收入達19億美元。一個占據著如此廣袤領土的非國家行為主體擁有對外國策劃襲擊的資金和空間。 |
相關閱讀:
- [ 09-13]美國國防部發布“9·11”舊照紀念逝者
- [ 09-12]“9·11”16周年:特朗普誓將竭力保護美國人民安全
- [ 09-12]紀念“9·11”16周年,美國反恐路仍長
- [ 09-12]美國民眾悼念“9·11”事件遇難者
- [ 09-12]“9·11”十六年:美國民眾拾回昔日安全感了嗎?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