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14日電(記者 闞楓)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印發的《關于進一步保護和規范當事人依法行使行政訴權的若干意見》要求,對于依法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一律登記立案,切實維護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若干意見》同時強調,依法制止濫用訴權、惡意訴訟等行為。 最高法行政庭負責人介紹,新行政訴訟法實施和立案登記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但在新法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隨著行政案件的大幅增長和辦案壓力的不斷加大,少數法院限制當事人訴權的情況有所回潮;二是個別當事人曲解立案登記制的立法含義,濫用訴權、惡意訴訟,極大浪費了司法資源和行政成本,甚至阻礙中國法治建設,抹黑中國法治形象。 該負責人指出,基于“民告官”的制度架構,加之“官本位”觀念的長期影響,行政審判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干擾。過去一些地方出臺限制受理行政案件的“土政策”“潛規則”,將老百姓的訴求拒之門外。 據介紹,此次印發的《若干意見》指出,各級人民法院要高度重視訴權保護,對于依法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一律登記立案,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嚴禁在法律規定之外,以案件疑難復雜、部門利益權衡、影響年底結案等為由,不接收訴狀或者接收訴狀后不出具書面憑證;對于需要當事人補充起訴材料的,應當一次性全面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補充的材料及補正期限等,并做好訴訟引導和法律釋明工作。 此外,對于不能當場作出立案決定的,應當嚴格按照行政訴訟法和司法解釋的規定,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人民法院在七日內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也未要求當事人補正起訴材料的,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起訴;對于當事人的起訴可能超過起訴期限的,人民法院應當進行認真審查,確因不可抗力或者不可歸責于當事人自身原因耽誤起訴期限的,人民法院不得以超過起訴期限為由不予立案。 “任何人都不應從不當行為中獲利”,上述最高法行政庭負責人稱,在新行政訴訟法實施過程中,個別當事人濫用訴權現象,逐漸成為各地法院和行政機關反映強烈的問題。濫用訴訟權利是對誠信原則的極大破壞,有的提起訴訟并不存在值得保護的訴之利益,有的不以保護權益為目的,隨意提起或者大量提起行政訴訟,濫用行政訴權。 《若干意見》強調,對于實踐中反映比較集中的當事人因投訴、舉報、檢舉等事項不服行政機關的處理而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認真審查當事人與其投訴、舉報、檢舉等事項之間是否具有利害關系,對于明顯沒有訴訟利益、無法或者沒有必要通過司法渠道進行保護的起訴,人民法院依法不予立案。 《若干意見》指出,要依法制止濫用訴權、惡意訴訟等行為。對于不以保護合法權益為目的,長期、反復提起大量訴訟,滋擾行政機關,擾亂訴訟秩序的,人民法院依法不予立案;對于當事人明顯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立法目的,反復、大量提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進而提起行政訴訟,或者當事人提起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明顯不具有需要通過訴訟予以保護的實際利益,人民法院依法不予立案,等等。 |
相關閱讀:
- [ 09-13]公益訴訟的龍巖實踐,公權力捍衛公共利益
- [ 09-12]福建省檢察官環境法治能力建設暨環境公益訴訟培訓班開班
- [ 09-08]武平首起行政公益訴訟案件開庭
- [ 08-29]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訴訟權利——司法部負責人就《關于開展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的意見》答記者問
- [ 08-22]福州試點珠寶公益訴訟 費用由福建省寶玉石協會支付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