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農夫”做起了蜂蜜產品開發的公司,總經理肖華介紹,公司目前成立了食品安全監測中心、食品生產加工中心、農民培訓教師等。
當地的蜂蜜產品 華聲在線9月14日訊 (記者 劉濤 黃煌 潘梁平 通訊員 黎小湘)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抵達勝利的彼岸?9月14日,“精準扶貧在三湘”網絡主題活動媒體團走進慈利縣,他們還給出的這樣一份答卷:既用市場的“大船”把貧困戶“渡”過去,又借助電商創業,讓貧困戶搭上脫貧的“互聯網快車”。 本次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湖南省委網信辦、湖南省扶貧辦和湖南日報社主辦,華聲在線新聞網站、湖南微政務和網信湖南承辦。 “市場大船”,渡貧困戶抵達脫貧彼岸 慈利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4274戶共86892人,目前已脫貧10112戶38302人,未脫貧14162戶48590人。在脫貧攻堅戰中,慈利縣充分利用市場手段助力扶貧工作。 巖泊渡鎮雙溪村有一家湖南生安賽特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4月,是一家以生態養殖為龍頭,集農業、林業技術開發,農產品加工,新型農業培訓等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循環生產企業。在該縣精準扶貧工作啟動后,這家公司將市場手段作為巖泊渡鎮貧困戶重要的“過岸之船”,帶領他們渡到脫貧的彼岸。 公司建立之初,就確定了“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發展模式。參與該公司項目的農民,通過土地流轉租憑、作價入股、訂單農業和勞務合作等方式,可年均四線增收4000多元。 自2012年以來,生安賽特公司在全縣范圍完成了13000畝土地流轉,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土地流轉面積達3700畝。鼓勵農民土地入股分紅。2016年,公司土地入股分紅資金達661.4萬元。 流轉了土地后,公司又與當地農民開展合作。公司發展和成立了水稻種植、畜禽養殖等6家專業合作社,吸收會員472名。公司免費為社員提供優質水稻種子,組織農民實行規模連片種植,提高水稻品質和商品化供應水平,以高出市場價格10%回收原糧,實現戶均增收4500余元。除了種植,在畜禽養殖方面,公司與養殖戶簽訂養殖回收合同,對農戶提供送騶、送料、技術、防疫、回收成雞等“五統一”上門服務。2016年合作社帶動養殖戶746戶,年出欄土雞144320羽,實現銷售收入909.21萬元。其中貧困戶347戶,年出欄65100羽,增收25萬元。 另外,生安賽特公司還解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551戶1715人的就業問題。公司勞務用工年均3萬多個,其中貧困戶用工量達1.8萬多個。年均支付勞務工資240萬元,其中支付貧困農戶用工工資144萬元以上。 雙溪村54歲村民張明雄就是因病致貧,2013年,因為心臟疾病被迫手術,他們家一下子欠下了10多萬的債務,再加上家里70多歲老父親也患有嚴重糖尿病癱瘓在床,已經離異的張明雄一家三口人只能靠其兒子一人在外打工維持生活,異常艱難。 2014年,康復后的張明雄得到了在家門口的企業生安賽特上班的機會。“這真是解決了我們家的大問題,我現在每年能自己打工賺2萬多塊錢,而且還能就近照顧老父親,我兒子也可以安心在外賺錢,家里日子好過多了。”張明雄說道。 為了讓農民適應朝代的發展,成為新型農民。該公司組織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來慈利授課,免費培訓貧困勞動力1500人次,使其就業、創業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目前,企業自身負責的26戶貧困戶僅有2戶未脫貧,2018年可全面完成脫貧計劃。 電商創業,脫貧搭上“互聯網快車”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農業與互聯網的結合是必然的趨勢,與互聯網的結合,讓農業重新“充電”,在精準扶貧路上異軍突起。 2015年5月,慈利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組建的張家界供銷云商股份有限公司自建農產品電商平臺——“特色張家界商城(www.ezjj.com)”、微信公眾平臺“一界農戶”成功上線運行,同時與京東、淘寶、天虹、郵三湘等知名電商平臺展開深度合作,三年累積完成銷售4500萬元,有效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 除平臺建設外,覆蓋城鄉、三級貫通的慈利電子商務經營服務新體系也初具雛形。在縣一級,慈利整合電商資源,成立縣域電子商務運營服務中心,進一步暢通了工業品下鄉、農產品上行渠道,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解決買難、賣難、辦事難的難題。這個網絡的建立,也將農民手中的農產品“活”了起來,眾多貧困戶因此受益。 2014年起,云商公司對全縣農產品進行資源整合,統一策劃、統一設計、統一包裝,成功打造出“一界農戶”特色農產品品牌。在巖泊渡鎮建立集生產、加工、銷售、倉儲、旅游為一體的湘西北最大農產品深加工基地。通過“公司+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的產業聯盟模式,對農產品進行標準化生產、規模化加工、品牌化經營、專業化銷售、科學化管理,讓農產品直接從田園到餐桌,縮短流通環節,提升產品附加值,帶動全縣農業產業提質升級。 以蜂蜜產業為例,通過兩年多的探索和發展,云商公司與全縣386戶蜂農建立合作關系,與其中103名貧困蜂農確立幫扶關系。蜂蜜的價格從原來的30元/公斤提升到80元/公斤,使全縣“甜蜜產業”結構得到了質的提升,蜂農每年每戶增收3萬元以上,直接幫助貧困蜂農脫貧。 “一界農夫”則著手做起了蜂蜜產品開發的公司,總經理肖華介紹,公司目前成立了食品安全監測中心、食品生產加工中心、農民培訓教師等。一界農夫和貧困戶進行合作,從養蜂人手中以高于平均市場價的價格收取封蓋蜜,“8萬一噸,遇到時節好的時候,養蜂戶最多可以一年靠這個有二十來萬的收入。”蜂蜜收到手,一界農夫著手開發系列產品,媒體團在現場就看到了便攜裝蜂蜜等系列蜂蜜產品,一顆果凍大小的蜂蜜可以直接用吸管吸,“產品開發包裝后再走向市場,最終形成良性循環。”談起這種模式的好處,肖華認為,“農戶以前散賣蜂蜜規模小,而且因為沒有規范經營,容易造成價格亂戰,現在通過平臺打造產業鏈,就能基本穩定保證蜂農一年的收益。” 2016年,云商公司成功策劃萬企幫萬村“心系慈利產業扶貧——我們在行動”之深圳知名企業精準扶貧調研活動,推動深圳企業與慈利縣在農業、旅游等方面的深入合作,促成第一批扶貧項目——慈利縣零溪鎮百壽村稻米眾籌項目,認籌稻米256.3畝,每斤價格10元,每畝認籌金額4950元。此眾籌模式帶動百壽村16戶50余名農戶規范和規模化生產,平均每戶增收2萬元以上。觀看了本次活動的映客直播網友,紛紛為這種扶貧模式點贊。 要想幫助貧困戶脫貧后不返貧,根據自身特點,云商公司特別重視電商人才的培養,三年來累積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培訓723人次,扶持56名“創客”順利實現電商創業,帶動500余名農民就業,為農民的致富夢插上帶電的翅膀。 |
相關閱讀:
- [ 09-14]【精準扶貧在三湘】玻璃橋成“致富橋”,驚現旅游扶貧“慈利樣本”
- [ 09-14]【精準扶貧在三湘】挪窮窩摘窮帽,慈利脫貧攻堅戰正酣
- [ 09-14]【精準扶貧在三湘】中方“黨建+扶貧”構建雙贏格局
- [ 09-14]【精準扶貧在三湘】武陵源精準扶貧率先按下貧困“刪除鍵”
- [ 09-14]【精準扶貧在三湘】福利來了 張家界武陵源推出四大門票優免政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