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9月16日貴州訊(記者 王恩慧)周末哪里去?多彩貴州等你來!9月16日,2017多彩貴州“非遺周末聚”陪你過周末,本次活動迎來了息烽縣帶來的非遺展演。 光明網記者在主會場注意到,身著鮮艷亮麗民族服裝的息烽姑娘、小伙載歌載舞,他們以青山苗族刺繡、苗族蘆笙舞、流長陽戲、息烽花燈、紅色文化、溫泉文化、西山蟲茶等為素材,組織編排多個節目,特色鮮明的表演吸引觀眾紛紛拍照留念。 在特色民族飾品及美食區,不僅有息烽特有的民族服飾和當地特產,觀眾還品嘗到流長涼粉、華姐竹蓀湯砂鍋粉、南山臭豆腐、二班脆洋芋吧、魚過天晴特色烤雞蛋等地方美食,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盡情品味傳統美食的樂趣。 據貴州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紅光介紹,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大省,“非遺周末聚”是貴州省一項重要的非遺公益文化活動,讓非遺更接地氣,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在展示展演中得到傳承和發展”。 近些年,貴州省極其重視非遺保護工作,不僅有“侗族大歌”這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重要非遺項目,還有國家級、省級、市縣級非遺項目數千項,可謂名副其實的非遺資源大省。貴州省通過強化組織領導、強化經費投入、強化制度保障、強化傳承培訓、強化展示展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在全國樹立起榜樣,唱響“貴州文化好聲音”,講述好“貴州文化好故事”,讓散落的文化“遺珠”重新煥發出金光彩。 息烽地處黔中山原丘陵中部,歷史悠久,夏時就有史記,民風淳樸。總人口約30余萬,分布著苗族、布依族、土家族、彝族、侗族、仡佬族、白族、回族、滿族、壯族、水族等24個少數民族。是以漢族文化為主,兼有苗族等少數民族文化和歷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并存的縣。 息烽民族服飾以青苗服飾最具特色主,服飾尚青,多姿多彩,其中未婚、已婚未生育和已婚生育子女的服飾各有不同,制作方法采用傳統手工刺繡制作而成。息烽花燈則是息烽縣群眾普遍喜愛的傳統戲劇,內容包括流長推燈,養龍司荊江開臉花燈,九莊小調和折子燈等,一般在除夕到元宵期間演出,動作優美,唱腔多變。息烽陽戲是清乾隆時期就傳承在息烽的傳統戲劇。通過酬神還愿,達到請神還愿的目的,被稱作戲劇的活化石,具有傳承久遠、幽默風趣的特點。 |
相關閱讀:
- [ 09-16]【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用“互聯網 ”激活非遺傳承發展生命力
- [ 09-15]“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 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網絡傳播活動在京啟動
- [ 09-12]一帶一路非遺項目展在京舉行
- [ 09-08]“非遺”項目走入幼兒園 孩子學柘榮剪紙和詠春拳
- [ 08-24]非遺教育,做鮮活的文化傳承
- [ 08-18]《刺桐情韻》“非遺”專場演出在福建泉州舉行
- [ 08-11]山東舉辦中國非遺藝術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