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保護修復后的彩繪跪射俑(2014年9月18日攝)。 新華社發(張天柱攝)
“草茫茫,土蒼蒼。蒼蒼茫茫在何處,驪山腳下秦皇墓。” 43年前,中國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用鏟子、刷子和棉簽打開已塵封兩千多年的黃土,一個震驚世界的神秘地下軍陣在陜西臨潼重現世界。威名赫赫的秦帝國就這樣露出了它絢爛的冰山一角:朱紅、紫紅、粉紅、粉綠、粉紫、粉藍、桔黃、黑、白、赭……一尊尊神態各異的兵馬俑軍陣儼然,仿佛仍在守護著大秦帝國。然而,這些兩千多年前的“中國色彩”卻只維持了短短幾分鐘,甚至只有15秒——須臾之間,顏料紛紛脫水、起翹、剝落。 “驚嘆之余,你甚至連拍照的時間都沒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員、文物保護部主任夏寅說。站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廳一隅,夏寅向記者講述了一個多數世人未曾見過、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的多彩世界,一個中國考古工作者努力數十年還原秦始皇帝陵兵馬俑的“中國色彩”的故事。

這是保護修復后的綠臉俑(2014年9月22日攝)。新華社發(張天柱 攝)

這是保護修復后的彩繪御手俑(2016年10月31日攝)。 新華社發(張天柱攝)

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舉辦的“留住色彩——陶質彩繪文物保護成果展”上展出的保護修復后的彩繪俑頭(9月1日攝)。 新華社記者邵瑞攝

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舉辦的“留住色彩——陶質彩繪文物保護成果展”上展出的修復前的兵馬俑(9月1日攝)。 新華社記者邵瑞攝

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舉辦的“真彩秦俑”展覽現場(2014年11月21日攝)。 新華社發(張天柱攝)

觀眾在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舉辦的“留住色彩——陶質彩繪文物保護成果展”上參觀修復中的兵馬俑(9月1日攝)。 新華社記者邵瑞攝

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舉辦的“留住色彩——陶質彩繪文物保護成果展”上展出的修復中的兵馬俑局部(9月1日攝)。 新華社記者邵瑞攝

工作人員在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護實驗室內對俑頭進行清理(2012年6月9日攝)。新華社發(張天柱 攝)

在兵馬俑發掘現場,工作人員在俑頭上涂加固劑(2010年11月25日攝)。 新華社發(張天柱攝)

工作人員在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護實驗室內對修復完畢的跪射俑進行測量(9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邵瑞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