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19日電(鐘艷平) “他從壯年走到暮年,把一個樸素的想法變成了國之重器,成就了中國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項目。”新華社這樣評價他的偉大成就。他就是FAST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2017年9月15日,南仁東因肺癌突然惡化,搶救無效逝世,社會各界相繼沉痛悼念并深切緬懷。 從建設射電望遠鏡設想的提出,到最為艱難的選址,再到攻克技術上的一個又一個難關,世界最大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的建成與南仁東密不可分。72歲的南仁東,把二十余載的精力都留給了“中國天眼”,某種程度上,他成就了FAST,FAST也成就了他。 1993年,在日本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科學家們提出,在全球電波環境繼續惡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接收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南仁東跟同事們說:“咱們也建一個吧。”1994年7月, FAST工程概念提出。 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地方?施工難度能不能克服?這些都是未知數。1994年開始,南仁東帶著300多幅衛星遙感圖,跋涉在中國西南的大山里,有的荒山野嶺連條小路也沒有,當地農民走著都費勁。他執著的奔走在大山深處,踏遍上百個窩凼,喝渾水,吃冷干糧,先后對比了1000多個洼地,只為給“天眼”選個好臺址,一奔波,就是十二年。“有張照片讓我印象深刻,FAST尋址時,山里沒有路,南老師和大家拄著竹竿爬山,那時他頭發和胡子還是黑色的,我大約二十年后才看到那張照片,此時南老師鬢角、胡子已經斑白,這讓我特別觸動。”他的學生岳友嶺說。 沒有南仁東,就沒有FAST。這樣的說法,在他的學生看來,一點都不為過。“南老師對關鍵技術的細節把握非常精準,當我們遇到技術難題時,他能快速準確的發現問題,并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讓項目順利進行。”岳友嶺回憶。“南老師很聰明、有大智慧,刻苦而且努力,很多同事都知道,南老師工作起來幾乎廢寢忘食,以前他從來不吃午飯,經常吃點餅干、方便面應付一下就接著工作,因此他還得了胃病,挺長時間才治療好。”他的學生甘恒謙說。“南老師在生活、工作中對自己很嚴格,做什么事情都非常守時。比如去院里匯報工作或者匯報課題,南老師從來都是至少提前1小時趕到匯報地點,認真的程度超乎想象。”甘恒謙回憶。 為了建造屬于中國的大型射電望遠鏡,南仁東奔波了大半輩子,也奉獻了一生智慧。2016年9月25日,FAST在貴州省平塘縣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啟用,并開始接收來自宇宙深處的電磁波。二十多年,南仁東的心血與精神,終聚成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然而“天眼夢”夢圓時他卻離去,但我們相信,南仁東用生命詮釋出的人生,將被人們永遠銘記,他堅毅執著的科學精神將長存。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