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所謂“幣”的交易平臺并無合法依據 繼比特幣中國發布關停公告后,近日火幣網等交易平臺也宣布將于月底停止人民幣交易業務。至此,國內三大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均被叫停。 價格波動劇烈,消費者保護缺失 近年來,比特幣價格迅速攀升,引誘大批群眾入場。一大批“虛擬貨幣”跟風輪漲,2017年萊特幣價格上漲476%,瑞波幣價格上漲54倍,以太幣價格上漲13倍。 與主權貨幣不同,“虛擬貨幣”的“信用”基礎是數學算法,其價格取決于算法的可靠性及市場信心等因素,技術上還存在很多缺陷和漏洞,其價值根基非常脆弱。 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愛君認為,虛擬貨幣是網絡化的產物,在網絡內流動的數字化信息是所有人無法控制的。網絡空間的代碼是虛擬貨幣運行的基礎,投資者只能通過前端界面操作,表面上“控制”著虛擬貨幣。而虛擬貨幣服務機構的運營者可能通過控制代碼而成為虛擬貨幣的實際操控者。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日前發布公告稱,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缺乏明確的價值基礎,市場投機氣氛濃厚,價格波動劇烈,投資者盲目跟風炒作,易造成資金損失。各類所謂“幣”的交易平臺在我國并無合法設立的依據。 亞太未來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杜艷認為,各類比特幣交易場所的設立既未經批準,也未有監管,為做大交易規模,不惜提供融資融幣等杠桿交易,加劇了價格的震蕩和泡沫化,公眾在未受任何法律保護的情況下參與此類交易,潛藏巨大的金融風險。 躲避監管,成違法犯罪活動的“幫兇” 比特幣正日益成為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的“幫兇”,潛藏社會風險。比如,近期多方渠道反映,比特幣在所謂的“暗網”(Dark Web)世界作為支付工具大行其道。“暗網”指只能用特殊軟件或特殊授權才能訪問的網絡,通過使用非常規的服務器地址、網絡傳輸協議并層層加密的方式,使得網絡通信雙方的位置、身份等信息難以追蹤。“暗網”中充斥著各類嚴重違法犯罪活動。比特幣發明的初衷之一就是躲避監管,具有匿名性、跨境流動便利等特征,已成為“地下經濟”的首選工具。 杜艷認為,比特幣及交易所等產業鏈的存在,構筑了一個法定貨幣之外進行資產轉移、融資的違規金融市場,增加了監管部門對金融安全和穩定的管理難度,滋長了監管套利、金融犯罪。它給金融市場帶來的風險和社會安全隱患,已經遠高于其創新價值。 在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中,發現大量以“虛擬貨幣”為道具和幌子,實為傳銷、非法集資等的非法金融活動,如“克拉幣”“萬福幣”“馬福羅幣”等;近期又出現了虛擬貨幣發行(ICO)活動,用發行虛擬貨幣的方式進行融資。這些活動借用“虛擬貨幣”創新概念,實現對各類非法金融活動的包裝,使得對非法金融活動的識別、界定和打擊變得更為困難。 “不管以怎樣的名義進行金融創新,應透過本質看其存在的價值,金融創新的前提是合規,對經濟有益、對金融消費者有益,反之則應被限制和取締。”杜艷認為,近期國家快速出手進行的各類清理整頓,市場應該清醒認識到,監管套利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應把資金投入到真正的金融創新上。 李愛君建議,投資者應堅持理性投資,不盲目跟風,也不能心存僥幸。投資有風險,尤其面對一個新型模式更應該審慎投資,以免成為違法分子掠奪財富的對象。 |
相關閱讀:
- [ 09-18]地方監管密集行動 境內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大限已至
- [ 09-18]人民日報海外版:“虛擬貨幣”炒作是個真實的坑
- [ 09-18]地方監管密集行動 境內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大限已至
- [ 09-17]主要虛擬貨幣平臺關閉交易 強監管下“炒幣”者何去何從?
- [ 09-14]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匯率13日上漲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