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知識時代”的公共法則(人民時評) 盛玉雷 近日,幾條關于知識產權的新聞,引來不少關注。 新浪微博發布新版用戶服務使用協議,其中一條為“未經微博平臺事先書面許可,用戶不得自行或授權任何第三方以任何形式直接或間接使用微博內容”,引起“我的原創我不能做主”的疑問。蝦米音樂、QQ音樂、網易云音樂等音樂平臺,被要求“避免采購獨家版權”,讓用戶能“一款應用聽遍天下”。而國家知識產權局、商務部、海關總署等12部門,聯合印發《外商投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行動方案》,在全國范圍內嚴打“傍名牌”,成為近年來首次專門針對外商投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開展的專項行動。 從新聞看來,知識產權離我們并不遠。不僅是發的微博聽的歌,我們在知識社區發個帖子、在微信朋友圈秀張照片、在電商平臺分享下心得,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信息”,都漸漸地加上了權屬的“水印”。自20世紀80年代中國正式成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第九十個成員國以來,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等法律法規相繼出臺,搭建了一套完整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時至今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印發,知識產權法院有序運轉,知識產權公證服務平臺正式開通……知識產權正成為一種全民共識,在傳遞知識價值的同時,也在重塑知識時代的公共法則。 但強調知識產權的意義,不能只局限給作品加上“水印”,還要看到知識產權引領經濟社會進步的特殊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權保護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是塑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曾有這樣一個故事:20多年前臺灣一家布藝公司入駐江蘇南通,其新穎時尚的花型轉瞬間就被當地上百家布店抄襲,導致其生意一落千丈。但隨著版權保護日臻完善,改變顯而易見。目前,當地從事花型研發的民營設計所(室)多達50家,每年推出新花型上萬種,已成為我國規模最大、世界名列前茅的家紡產品市場。有人如此評價,“在這里,我看到了中國乃至世界知識產權保護的希望。”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用好知識產權就能激勵創新,是給創新的火花加油”。正是對音樂版權的保護,要求KTV、音樂軟件曲庫都要有版權,才保證了數字時代音樂創作的繁榮。而從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產業新業態的勃興,到3D打印、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的紅火,每一個風口漩渦的凝聚,都離不開知識產權“氣流”的抬升。正如有人所說,“沒有知識產權的創新等于零”。在知識經濟時代,自主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創新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強化專利意識,就是對創新最好的保護。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知識產權成為實體經濟升級的制勝之道。產業調整面臨著新契機,也為中國成長為知識產權強國提供了新機遇。通過知識產權加速轉化、形成有效供給,可以促進創新的腳步,以此解決制造業在發展轉型過程中面臨的一些困難,如產能過剩、競爭加劇、效率較低等。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必須更加嚴格地進行知識產權保護,補全知識產權儲備,促進轉化應用,大力提高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增加值,最終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沒有專利局和完善的專利法的國家就像一只螃蟹,這只螃蟹不能前進,只能橫行和倒退。”只有當知識的水印像空氣一樣,印刻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進程,我們才能迎來更多“知識的春天”。 |
相關閱讀:
- [ 09-21]誠信與信用建設知識競答活動-9-25
- [ 09-20]人民銀行福清支行組織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月”活動
- [ 09-20]“多一份金融知識,多一份財富保障” 民生銀行致力金融知識普及構建和諧金融環境
- [ 09-20]建甌郵儲銀行成功舉辦反假貨幣知識培訓
- [ 09-19]點頭鎮舉辦“預防出生缺陷”知識講座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