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 胡浩)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21日公布,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圍繞為什么要實施“雙一流”建設、如何遴選認定等問題,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進行了權威解讀。 “雙一流”建設因何而來?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提出總體目標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 三部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雙一流”建設實施推進總的原則是穩中求進、繼承創新、改革發展,即從建設基礎出發,平穩開局,平穩過渡,平穩推進,不搞全體發動、推倒重來;充分考慮“211工程”“985工程”等高等教育重點建設基礎,繼承好已有建設成效,同時創新建設管理模式,充分調動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促進高等教育區域協調發展;以改革為動力,既堅持競爭開放、動態調整,打破身份固化,強化績效激勵,又強調改革引領、深化綜合改革,切實推動高校內涵式發展、提高質量。 “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如何遴選認定? 三部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雙一流”建設高校通過競爭優選、專家評選、政府比選、動態篩選產生,認定遴選程序主要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根據國務院《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以及三部委《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組建“雙一流”建設專家委員會,具體承擔遴選認定和審核建設方案的有關工作。 第二步,依托專家委員會,以學科為基礎,確定遴選認定標準,產生擬建設高校名單及擬建設學科。具體分為三個環節:綜合考慮有關第三方評價的權威性、影響力及高校認可度,論證確定采用的第三方評價結果;以中國特色學科評價為主,特別是反映人才培養和學科水平的評價,酌情參考國際評價,統籌考慮國家戰略、行業區域急需、不可替代性等因素,論證形成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認定標準;根據認定標準,遴選產生137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建議名單,隨之對應產生了擬建設學科。 在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建議名單基礎上,綜合評價論證提出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建議。此后,根據專家委員會的建議,三部委審議確定“雙一流”擬建設高校及擬建設學科名單。 第三步,確定擬建設高校的建設方案。 第四步,三部委根據專家委員會意見,研究確定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報國務院批準。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為何設立A、B兩類? 據介紹,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遴選,既要體現沖擊一流的水平,也要與我國國情國力相適應;既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布局,也要與以往重點建設項目平穩銜接。考慮到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整體建設任務更重,示范效應更加明顯,更需要提升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打破身份固化、激發建設活力,將一流大學區分為A、B兩類。這樣做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加快改革、加快發展,并推動歸入B類的高校正視差距、奮起直追。 在具體工作中,將做到三個同等,即同等重視、同等建設、同等評價。 入選“雙一流”意味著什么? “‘雙一流’不搞終身制。”三部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雙一流”建設以學科為基礎,對建設過程實施動態監測,實行動態管理。建設過程中,將根據建設高校的建設方案和自評報告,參考有影響力的第三方評價,對建設成效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等情況,對實施有力、進展良好、成效明顯的,加大支持力度;對實施不力、進展緩慢、缺乏實效的,提出警示并減小支持力度。對于建設過程中出現重大問題、不再具備建設條件且經警示整改仍無改善的高校及學科,及時調整出建設范圍。建設期末,將根據建設高校的建設方案及整體自評報告,參考有影響力的第三方評價,對建設成效進行期末評價。根據期末評價結果等情況,重新確定下一輪建設范圍,有進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終身制。 三部委有關負責人強調,此次遴選認定所產生的是“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重點在“建設”,是邁向世界一流的起點,而不是認定這些學校和學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能否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還要看最終的建設成效。下一步,“雙一流”建設進入新階段,重心將從遴選建設高校和建設學科轉換到有效推進實施上來,建設高校將從凝練學科方向、編制建設方案轉化到全面落實上來。 |
相關閱讀:
- [ 09-21]福建省教育廳下發《通知》 省內大學也可申請轉學
- [ 09-21]農林大花式迎新 開啟大學初體驗
- [ 09-21]10歲小女孩上大學引熱議 人生慎按“加速鍵”
- [ 09-20]南平郵儲金秋助學 圓貧困學子大學夢
- [ 09-20]唐嫣大學時期素顏照曝光 V型瓜子臉還是校花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