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支出向民生傾斜 經濟增速放緩保障不放松 “財政等公共資金配置使用要向民生領域傾斜,民生支出要保住、切不可隨意擠壓。”去年5月,習近平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時強調要切實托住民生這個底。 在人民日報該組特別報道中,民生領域支出、尤其是民生在財政支出中的占比在各項數據中尤占篇幅—— 西藏、新疆、寧夏、青海、甘肅、陜西、湖北、遼寧、吉林、江蘇、浙江、福建、云南、海南等14個省區市明確給出了五年來民生占財政預算支出的占比數據,普遍在70%以上;青海、山東、安徽、黑龍江等4省五年來民生領域支出的年均增長均在10%以上。此外,許多地區還列舉收入、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各細分領域的數據,反映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這一施政理念的切實轉變。 陜西堅持新增財力和財政總支出“兩個80%”用于民生,五年來累計投入1.6萬億元,成為公開數據中比例最高的省份。 “遼寧經濟增速放緩,民生投入不降反升,兜住民生底線,堅決防止經濟下行壓力傳導到民生上面。”遼寧省財政廳數據顯示,2014年-2016年,財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從70%提升至75%以上,實現了向百姓作出的承諾。 青海不斷加大省對下轉移支付力度,把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補助增量的70%以上用于基層,全省各級財政用于教育、文化、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方面投入分別達到714.2億元、138.6億元、834.6億元、429.4億元,是改革開放以來全省資金投入最多的時期。 農民收入增速連續超城鎮 貧困發生率數據大幅下降 制圖:人民網記者 章斐然數據來源:統計局 在各地區的特別報道中,五年來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幾乎是一個必答題。 人民網記者梳理發現,全國絕大部分省區市五年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過城鎮居民,城鄉收入差距呈現繼續縮小趨勢;中西部基數較低地區的整體收入增速遠超“先富起來”的地區。 2012年,甘肅和貴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4507元、4753元,居全國末位,近五年,兩地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上漲65.45%、70.21%,增速居于全國前列。新疆、西藏、青海則在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上進入全國前四。整體而言,收入相對較低地區展現出迎頭追趕的勢頭。 而在更需要產業支持、政策保障的貧困地區,隨著十八大以來扶貧攻堅戰的打響,各地精準扶貧創新政策相繼落地生效,2012年至2016年,我國已累計脫貧5564萬人。2015年12月,浙江成為全國第一個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省份,此后河南蘭考、江西井岡山等地也相繼“摘帽”。 更體現扶貧開發工作效果的是,各地的貧困發生率數據均呈現大幅下降。數據顯示,安徽、四川、河北等地,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10%左右分別大幅下降至2016年底的3.88%、4.3%和3.89%;甘肅、貴州、陜西等原本貧困發生率高達30%、40%的地區,該數據也已下降到10%左右,脫貧攻堅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