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加德滿都9月22日電 通訊:尼泊爾“最佳社區學校”新生記 新華社記者 周盛平 21日是尼泊爾“春節”德賽節的第一天,全國放假,“最佳社區學校”——共享年輕中學的校長卡瑪爾過得特別開心。兩天前,他剛從中方正式接收了12間教室的全新校舍。 “兩年來,我們一直在臨時搭建的鐵皮教室里給學生上課,空間很小、很擠。旱季悶熱,雨季泥濘,而今這一切都過去了。感謝中國,感謝中國的企業和社會組織。” 共享年輕中學建于1985年,位于加德滿都環城公路附近,與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斯瓦揚布納特寺(俗稱“猴廟”)隔路相望。湊巧的是,這條環城公路,40多前也由中國政府援建而成。 自學校成立以來,卡瑪爾一直擔任校長。在卡瑪爾和同事們的努力下,學校教學質量良好、口碑甚佳,曾被尼教育部授予“最佳社區學校”光榮稱號。然而,2015年4月,一場強地震摧毀了教學樓,五六百名孩子被迫擠在鐵皮房里上學。 “在鐵皮房臨時教室里上課很難受。現在有了新教室,又領到了中方贈送的新文具,真是開心啊。”在19日的移交儀式現場,15歲的桑婭跟記者分享感受時,顯得激動而興奮。 儀式當天,當中方嘉賓走進學校時,師生們夾道歡迎。他們有的揮舞中尼兩國國旗,有的拼命鼓掌,有的叫著“您好”,有的則獻上鮮花。 這所社區學校是幸運的。據中國扶貧基金會尼泊爾辦公室主任鄒志強介紹,一年多以前,得知中國蘇寧集團愿意獻愛心援建一所永久性學校時,尼泊爾教育部推薦了眾多被毀的學校。 用了一年時間,這所耗資近100萬元人民幣的新學校落成了。有關統計表明,過去兩年多時間內,在尼泊爾重災區近8000所被毀的學校中,仍有半數學校的重建還沒有開始,全部修繕工作還需要很多年才能完成。 中國駐尼泊爾大使館參贊楊時超在當天的講話中說,中方已承諾幫助尼方開展包括山區災后民生恢復、文物古跡修復、災害防治能力建設、醫療衛生等領域的恢復與重建。 尼泊爾國家重建委員會負責人戈文達告訴新華社記者,就災后重建而言,中國是最大的捐贈者。除了政府,中國還動員社會資源參與進來,幫助尼泊爾人民,由中方提供的類似于這個學校項目的援助很多,非常值得贊許。 |
相關閱讀:
- [ 07-14]尼泊爾內政部長:正在制定系列反恐法律
- [ 07-19]尼泊爾過去三年僅兩只獨角犀牛遭獵殺
- [ 06-16]第三屆尼泊爾軍官總部初級漢語班結業
- [ 05-30]尼泊爾軍隊一貨機山區墜毀致1死2傷
- [ 05-16]500萬人參加尼泊爾第一階段地方選舉(組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