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中國新經濟新動能穩定增長 日均新登記企業近1.4萬戶 中新社北京9月23日電(記者 馬海燕)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會23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報告指出,中國的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戰略,取得一定成效,集中表現在中國的新經濟規模、以“三新”(即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為代表的新經濟新動能,正處于一個穩定增長通道中。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張杰代表課題組發布了題為《進入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關鍵期的中國經濟》報告。據統計,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國新經濟占總體經濟規模約為三分之一。2014年中國經濟新動能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8%左右,2017年預計達到12%左右。 報告指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正處于由要素粗放型增長模式向創新驅動發展模式全面轉變的特定發展階段。當前,中國新經濟新動能正處于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轉折期,這也意味著中國的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處于一個重要臨界點。 報告提到,近三年來,中國平均每天新增市場主體超過4萬家,其中新登記企業近1.4萬戶,企業活躍度始終保持70%左右。中小微企業數量急劇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對沖和抵消了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 報告認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根本原因還在于中國制造業還沒形成創新與產業融合發展的穩定態勢。依靠創新和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是中國經濟保持可持續增長的關鍵所在。要打通創新—經濟增長的傳導路徑,實質上就是要打通創新—產業—經濟增長之間的傳導通道。 張杰表示,全面構建政府和市場的新型協同關系,是當前加快推進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的突破口。積極利用強化政府監管的倒逼機制,促進以產品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加速形成。同時引導金融體系資金進入制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部門,是解決中國經濟“脫實向虛”問題、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根本性手段。 |
相關閱讀:
- [ 09-23]“環保沖擊實體經濟”是個偽命題
- [ 09-22]新華時評:“環保沖擊實體經濟”是個偽命題
- [ 09-22]“民國黨”主席三問賴清德:如何拼經濟?
- [ 09-22]31省份5年經濟數據驚艷:20省服務業占GDP比重最高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