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烏魯木齊9月24日電(耿丹丹) 一款由中國自主研發的智能控制無人機24日在新疆巴里坤草原成功進行了一次人工降雨。這是中國首次利用無人機在復雜天氣情況下,進入云中播撒作業實現降水,未來這一技術還將用于防雹、消霧等更多人工影響天氣領域。 據參與此次無人機降雨首飛任務的新疆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主任助理樊予江介紹,新疆水資源主要來自高山融雪,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年來高山雪線在不斷上升,冰川也在加速消融。為應對氣候變化,每年秋冬季都是新疆人工增雨雪的集中作業期。 “此次無人機通過地面雷達的指揮成功在云層中作業,播撒碘化銀,將空中云層轉化為水分子,為山區帶來了降水,以便來年春夏有豐沛的冰山融雪灌溉到農田。”樊予江說,無人機系統在夜間、大風等復雜天氣下也能完成降水任務,極大提高了增雨效率并降低了成本。相比目前國內普遍采用的對空射擊和有人飛機人工降水,無人機具備夜航、盲降能力,適用范圍大、使用限制少。 無人機生產商陜西中天火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健介紹,這款無人機可載荷50千克,控制半徑達200公里,續航時間大于10小時,采用火箭助推發射、傘降回收方式,無需機場或特殊場地要求。“未來我們還將嘗試把無人機技術用于更多的民用領域,服務民生和經濟建設。” 氣候干旱、水資源短缺的新疆是中國最早開展人工影響天氣的省區之一,目前人工影響天氣規模居中國之首,有人工增水作業點1000多個,以及克拉瑪依、和田、哈密、庫爾勒4個飛機增雨雪作業基地,保護農作物面積4000萬畝,人工增雨雪范圍超過34萬平方公里,年人工增水量達10億噸左右。 新疆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主任晉綠生說,新疆每年空中云水資源豐富,其中只有不足十分之一形成了降水。“十三五”期間,新疆將繼續擴大人工增雨雪規模,爭取年人工增水量達到20億噸左右。“無人機作為新的增水作業手段,也代表著未來人工影響天氣技術的一個全新發展方向,有望在提高云水轉化率、改善生態環境、緩解水資源短缺方面發揮特殊作用。” |
相關閱讀:
- [ 09-24]中國農民老洋氣了:無人機施肥 衛星規劃耕地
- [ 09-21]外媒:無人機改變未來戰爭 中國大力投入研發
- [ 09-20]廈洽會人工智能專場“黑科技” 用意念就能操控無人機
- [ 09-19]無人戰爭有多遠?專家透露殲20能指揮無人機作戰
- [ 08-25]【治國理政新實踐·內蒙古篇】無人機替代傳統牧羊人 大數據引領現代畜牧業 鄂爾多斯“云端牧場”炫秀高科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