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搬遷讓和趙書進一樣的貧困戶住上了樓房。(王莉莉攝)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莉莉)9月25日,河南新密市尖山五虎溝村,雖然下著雨,但52歲的趙書進沒有閑著,他正站在自家新租的門面房前盤算著下一步的裝修材料費用。 在趙書進身后,是一條寬敞平整的柏油公路,道路一旁建有造型統一的高低樓房,樓面刷著紅色墻漆,讓人有一種置身于歐洲小鎮的感覺。 “我想都不敢想,自己有一天能住上小洋房,在外打工10多年了,我住的最多的就是建筑工地的工棚。”趙書進對著參加“喜迎十九大網聚河南扶貧新變化”全國網絡媒體行的記者說。 52歲趙書進手指著還沒有開發的舊房子,在他身后是自己即將開業的商鋪。(王莉莉 攝) 趙書進現在在村里經營著農家樂,在村里“很出名”,不僅因為有了錢,還因為他曾是年收入僅為幾千元的貧困戶。 之前趙書進一家和另外一戶村民合用一處僅有3間房的院子,一家4口擠在一間破舊的房間里。 2005年,他決定外出打工掙錢,可是10多年在外打零工,靠苦力掙錢的他并沒有對家庭帶來多大改觀,拋去自己的費用,一年到頭也攢不下5千元。 轉機,出現在兩年前。 趙書進所在的尖山位于鄭州市西南、新密市區西北部的伏羲山區,系革命老區和貧困山區。距離鄭州僅半個小時,這里旅游資源豐富,空氣質量好,發展區域特色經濟潛力巨大。 在特有自然風光和獨有地理位置的支撐下,一場以“區域旅游”帶動經濟發展的戰役打響。 此時,見過“世面”的趙書進看準了這個商機,東拼西湊了3萬多元開起了農家樂,做起了游客生意。不僅如此,按照當年的異地搬遷安置標準,僅有一間破房子的趙書進一家,每人可獲得46平米的免費住房,就這樣,一兒一女的老趙申請了2套92平米的小高層。 “打工那些年,我住的最多的就是建筑工地的工棚,冬天冷夏天熱,現在,我的小區和大城市的一樣,也有電梯呢。”趙書進說,現在自己的年收入有7萬多元。 趙書進即將開業的新店位于村里的“新區”,是村里打造的易地扶貧搬遷與鄉村旅游扶貧相結合的示范點。 靠著鄉村游脫了貧,趙書進有個愿望,就是今年年底帶上一輩子沒有出過大山的父母去海邊旅游,“讓一大家子都見見世面?!?/p> 趙書進只是河南新密市脫貧的一個縮影。據了解,在旅游推動下,該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已由2013年的1187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3200元,貧困戶由2013年的748戶2656口人減少到2015年的143戶490口人。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