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劃,三大戰略繪就中國未來藍圖——重訪習近平總書記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考察地
2017-09-26 20:52:07??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林瑤 陳暉 |
分享到:
|
大戰略,大發展——穩扎穩打,一張藍圖抓到底 北京通州區潞城鎮,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建設工地一片繁忙。5600人的施工隊伍全力以赴、晝夜奮戰。 王首娟是北京城建集團城市副中心A1項目的副經理。今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施工現場。“當時現場有100多個工人在碼放材料,總書記過來后我們就激動地跑過去和他握手。”站在后排的她把胳膊伸出去,本以為總書記只會跟前排握手,沒想到總書記幾乎和每一名工人都握了手。 “去年冬天,雖然施工條件有限,但我們仍以4天就完成一層樓的建設,創造了奇跡。總書記的到來,對我們是極大的肯定和鼓舞。”她告訴記者,“作為建設者,我們很自豪。我們的辛勤付出,很有價值。” 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干才能夢想成真。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重慶果園港,了解到港區設施齊備,已初具規模,稱“這里大有希望”。 一年多后,記者來到這里,看到果園港建設、生產場景如火如荼。重慶港務物流集團副總經理黃繼告訴記者,目前港口泊位已經全部建成,并與渝懷鐵路實現連接,鐵路裝卸作業區年內將全部建完,已經具備了作為“渝新歐”始發站的基本條件。 武漢新港管委會主任張林至今記得,4年前在風雨之中,習近平總書記卷起褲腿、打著雨傘來到港口考察。“總書記強調,要把長江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2013年進出陽邏港的集裝箱干線船舶噸位最高5000—6000噸,如今發展到1萬噸,最大的可達到1.2萬噸,運輸成效倍增。” “四年間,陽邏港三期、花山港一期等都建成并投入使用。2016年陽邏港集裝箱吞吐量增長至112萬標箱,成為長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裝箱港口,邁入世界內河集裝箱港口第一方陣。”張林說,黃金水道建設惠及整個長江流域。未來武漢新港還將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契機,推動航線不斷優化。 在河南鄭州,2013年7月18日首趟中歐班列(鄭州)運行,當年實現每周去程一班,目前已實現每周8班去程、6班回程。 安春磊是首趟中歐班列(鄭州)的火車司機。他清楚地記得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鄭州國際陸港。“總書記當時問車上裝的都是什么貨、開行的頻率是多少。我所在的班組有8個人,都為能夠服務中歐班列而自豪。” 安春磊告訴記者,這些年他的生活也因中歐班列改變。平時他也會到中歐班列的商城去買些進口果汁、啤酒。“自己拉回來的東西,感覺格外好吃。” 改變人民的生產、生活方式,讓百姓從中受益,不搞短期行為和形象工程,穩扎穩打,步步推進,這樣的思想深深貫徹在三大戰略中。 9月9日,雄安新區迎來“歷史第一簽”。容城縣馬莊村村委會門口,村民姜俊明和新區簽署了一份1.75畝地的臨時占地協議書。 雖然新區規劃仍在緊鑼密鼓地編制,但更多的幕后工作在有序進行:臨時辦公區建設全面進場勘探,管控房地產嚴抓不懈,整治生態環保鐵腕攻堅…… “總書記來雄安考察,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最關注的,是要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安新縣委書記楊寶昌說,這幾個月來,我們按照總書記要求,竭力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和問題。 據介紹,目前雄安三縣每個村莊都下派了駐村工作組,上千名干部到村莊一線,和村民同吃同住,幫助村民收小麥、干農活,化解村民糾紛等歷史遺留問題,做好各項群眾工作。 大戰略,大謀劃——對歷史負責,功成不必在我 9月中旬,廣西北海鐵山港碼頭一派繁忙,五臺門機同時作業,運轉車在碼頭與堆場間穿梭。 距離碼頭30多公里的中電產業園內,全球最大的液晶顯示器生產企業冠捷集團北海基地的流水線上,20.7英寸顯示器正在進行組裝、檢驗和包裝,即將發往歐洲。 打入世界市場,依靠的是產業結構調整和創新驅動的實力。10年前,北海工業園區只有10余家企業入園,是基本沒有重大項目落戶的“產業荒漠”,如今園區實現產值超過600億元,我國西部重要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地已然形成。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事實證明,“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既是根據國內外形勢作出的戰略創舉,也是一條依靠不斷創新突破藩籬的開拓之路。 在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四年前時任研究院副院長的周澤奇,回憶起當時向總書記介紹研究院孵化的企業開發禽流感疫苗的情況。“我一輩子也忘不了總書記的囑托。在科技創新方面,我們要丟掉幻想,一些核心關鍵技術,外國是不會給我們的,要堅定走自主創新的道路。” 如今,周澤奇已經辭職下海,創辦了丹娜(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開發的產品有7個填補了國內空白,6個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他的企業也是研究院體制創新的受益者。目前,研究院已成為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鏈條平臺,兩院院士、“千人計劃”入選者、京津冀生物醫藥領域領軍人才濟濟一堂,實現自主研發新藥臨床批件零的突破。 創新,永無止境。立足于國家發展更長遠的未來,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突破一切束縛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正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雄安,不僅發展高精尖產業集群,更以制度創新為引擎,在機構設置、人才招聘等諸多體制、機制問題上有新突破。針對房地產難題,劉寶玲說,未來雄安新區絕不搞土地財政,不走房地產主導的城市發展老路,將實施租售并舉的住房政策,滿足各種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讓老百姓住得起房。 經濟發展的同時,王乃學更記得習近平總書記今年4月在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考察時的囑托。“實施最嚴格的環保準入機制,在降成本、降耗能、促循環上下功夫,努力保護北部灣的碧海藍天。” 今年7月,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聯合印發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出水資源優化調配、生態保護與修復、水環境保護與治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環境風險防控、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等6大工程18類項目,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后世。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融入三大戰略,新的增長極顯露端倪,未來格局初顯,神州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頂層設計已經出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及其集中承載地建設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一批重點交通、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和重點工程項目已進入密集施工期…… 在長江經濟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觀深入人心。有關部門和沿江11省市在推動產業升級、轉變發展方式的同時,鐵腕治污,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 在“一帶一路”沿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資金融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進入全面推進、務實合作的新階段,惠及更多國家,造福各國人民。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三大戰略必將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為國際社會作出更大貢獻。(記者王敏、廖君、何宗渝、潘強、劉懷丕、關桂峰) |
相關閱讀:
- [ 09-26]習近平出席國際刑警組織第86屆全體大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
- [ 09-26]習近平在參觀“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時強調 振奮精神 砥礪奮進 再接再厲
- [ 09-26]習近平:振奮精神 砥礪奮進 再接再厲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奮斗
- [ 09-26]習近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斗
- [ 09-26]習近平總書記給南開大學8名新入伍大學生的回信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