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 周銳)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7日披露稱,已依法對18家實施價格壟斷的聚氯乙烯樹脂(以下使用其英文簡稱“PVC”)企業處以2016年度相關市場銷售額1%至2%的罰款,共計4.57億元人民幣。這是中國反壟斷法實施9年來,執法部門對國內企業開出的最大一筆罰單。 2017年年初,國家發改委接到舉報,反映部分PVC經營者實施價格壟斷,聯合推高PVC銷售價格,加重了以其為原材料的下游企業成本負擔,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作為重要的通用塑料原材料之一,PVC被廣泛應用在建筑建材、醫療器械、家用電器等領域,與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息息相關。 接到舉報后,國家發改委隨即開展了反壟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016年3月至12月期間,涉案企業以“西北氯堿聯合體”的名義先后召開6次會議,交流市場行情、討論產量銷量,并通過微信群達成了13次價格壟斷協議,聯手推高了PVC售價。 其中湖北宜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鹽吉蘭泰鹽化集團有限公司分別作為“秘書長單位”和“理事長單位”,先后牽頭組織了“西北氯堿聯合體”的6次會議,并通過微信群多次主動提議漲價,在案件中起主導作用。 其它16家涉案企業參加了“西北氯堿聯合體”會議,并在微信群中響應、支持上述兩家牽頭單位發出的漲價提議。在實際銷售過程中,所有涉案企業均實施了達成的壟斷協議。 據統計,涉案企業去年累計生產PVC達1200萬噸,約占中國全國總產量四分之三,其經營行為對PVC行業具有重要影響。 國家發改委認定,本案中,涉案企業的違法行為對市場競爭秩序、下游經營者和消費者權益均造成了損害。一是排除限制了市場競爭。違法行為嚴重排除、限制了PVC市場的競爭秩序,也不利于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推進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二是加重了下游企業成本負擔。違法行為推高了PVC售價,加重了以其為原材料的相關企業成本負擔。 三是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PVC售價快速上漲,導致下游家具建材、家用電器、建筑型材等產品的價格上漲,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
相關閱讀:
- [ 09-11]反壟斷法或將寫入公平競爭審查機制
- [ 09-11]反壟斷法有望迎首次修訂 或將寫入公平競爭審查機制
- [ 08-31]反壟斷法頒布十年:磨硬“三顆牙齒” 合圍行政壟斷
- [ 08-16]美媒:蘋果應用商店或面臨反壟斷調查
- [ 08-10]蘋果回應反壟斷舉報:大部分中國APP得到及時通過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