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2017年1月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了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 作者為歐洲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美國杜克大學教授 作為改革開放初期留學美國,并長期從事中國問題研究的學者,對于中共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有關環境和生態的決策,我感受很深。中共十八大報告第八部分專門提出“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把美麗中國與中國夢結合起來:“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的決策,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提到一個新的高度。我們通常在聆聽政策報告和政治家講演時,主要關注的是宏觀的戰略和政策的內容和具體措施,往往不太重視這些政策的話語和形式所傳達的信息。多年研究中國馬克思主義和國際傳播的經驗體會,讓我對話語表達更為敏感。 通過“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的話語形式,來闡述“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意義和最終目標,這就是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在中共十九大即將開幕之際,中國媒體圍繞著“生態文明”做了大量總結。在新華社的綜述里,一幅青山綠水、江山如畫的生態文明建設美好圖景,正在神州大地鋪展。一場關乎億萬人民福祉、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綠色變革,已經開啟征程。這幅圖景包括:2015年,西起大興安嶺、東到長白山脈、北至小興安嶺,綿延數千公里的原始大森林里,千百年來綿延不絕的伐木聲戛然而止;中國的庫布奇,一個曾經的“死亡之海”沙漠,如今已經變成植被覆蓋率超過50%的“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范區”。到2020年,森林、草原、濕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補償將實現全覆蓋。 建設生態文明的政策綱領,正是針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強調要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或許我們應該把眼界更拓寬一些,把“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作為生態文明的更高目標,從單純對自然環境的關注,提升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高度。習近平主席2017年1月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做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演講,就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提供中國方案,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描繪藍圖。他提出要“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體現的是對人類文明的尊崇,對歷史傳承的尊崇。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觀點,更把美麗中國和中國夢與人類文明融匯為一體。在我看來,生態文明、美麗中國、中國夢,都應該放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這樣一個宏大的中國方案中來理解和傳播。 中國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城市面貌的改變是最引人矚目的。城市是歷史與文明最集中的空間。我們關注生態文明建設,不能不特別要關注城市的生態文明,尤其是城市作為人類集中居住和歷史傳承空間這兩大特點。都市生態文明是一篇大文章,文明和歷史不僅僅是博物館和高樓大廈、大型商場,而是讓人們真正生活在歷史中,被文明、被歷史傳承環繞,每一個街道、每一座房屋,都讓百姓們能夠“詩意地棲居”。這是城市生態文明的起點,也是目前中國最需要的新思維之一。 |
相關閱讀:
- [ 09-27]【喜迎十九大 文脈頌中華】土家人的“生死”與“喜樂”
- [ 09-27]【喜迎十九大 文脈頌中華】非遺保護抓實效,新媒體大有可為
- [ 09-27]靈地鎮喜迎十九大 共筑計生情
- [ 09-27]【喜迎十九大·興邊富民行動】果樹變身“搖錢樹” 小村掀起返鄉潮
- [ 09-27]【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印象30秒:老河口木板年畫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