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自20世紀90年代末江西景德鎮國有陶瓷企業改組改制以來,數以千計的陶瓷作坊和陶瓷藝術工作室應運而生,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得到傳承和長足發展。
景德鎮瓷胎竹編第五代傳人張三石在進行瓷胎手工竹編(2017年6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瑞琪 攝 一抔黃土,能凝固多久的時光?一片瓷花,能到達多遠的天涯?一抹釉色,能帶來幾多記憶斑斕?爐火扶搖的古窯里,匠人打磨的陶瓷器皿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千年前,一群聰明的人巧妙地發現了火與土的奇妙反應,在他們手中,普通的泥土變身為生活中離不開的瓷碗陶罐,絲路上也走出一件件與國同名的精美名片。 千年時代變遷,窯火漸次熄滅。當工業化機械化產品沖擊著傳統工藝,在全球化和市場經濟大浪淘沙的背景下,老祖宗留下來的獨門手藝該如何傳承發展?新時代的工匠們同樣發揮著各自智慧,古法新創,尋出一條條特色之路,古窯之火重放異彩。 一口窯爐,升起的是淬煉之火,沉淀下的是悠久精致的傳統文化,是一代又一代手藝人智慧、勤勞、創新的工匠精神。中華大地上,有“窯”望千年的過去,也有浴火重生的未來。 景德鎮窯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之一,據記載始燒于唐武德(618一626)間,距今已有近1400年歷史,而有著悠久制瓷歷史的景德鎮也因此被譽為中國“瓷都”。 自20世紀90年代末江西景德鎮國有陶瓷企業改組改制以來,數以千計的陶瓷作坊和陶瓷藝術工作室應運而生,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得到傳承和長足發展。 2006年,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景德鎮已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0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4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55人。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