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伊拉克庫爾德地區(庫區),不顧各方反對舉行獨立公投。初步結果顯示,逾95%的當地民眾投出了贊成票。但是,盡管公投結果為伊拉克庫區提供了內部法理基礎,但這遠遠不意味著獨立行將實現。 為何此時執意公投 有評論稱,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庫爾德人便開始了獨立建國的努力。當時,協約國作出承諾,支持其在戰后獨立建國,但最終并未兌現。這也直接導致3000萬庫爾德人分散在伊拉克、伊朗、敘利亞和土耳其四國。 “庫爾德獨立運動有其內生性動力,”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金良祥指出,“庫爾德民族作為少數民族在上述四國可能都曾遭到不同程度的歧視、同化和政治迫害。但是,這種狀態很大程度上仍是美國等西方大國對中東國家實施‘分而治之’政策、試圖牽制中央政府的結果。” 從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建立禁飛區起,伊拉克庫區便獲得了半自治權,穩步建立了自己的政府部門、民事服務機構和軍隊。自2014年“伊斯蘭國”(IS)出現以來,伊拉克庫爾德人在美國的扶持下不斷壯大,并已成為打擊IS 的得力戰友。路透社稱,2014年,鑒于對美國武器的需求,庫爾德人放棄了遭美國反對的公投計劃。然而,3年后,隨著IS實力的致命性削弱,華盛頓似乎不再擁有左右庫爾德人“野心”(完全自治)的力量。 專家認為,這次伊拉克庫爾德人“任性”公投,與打擊IS的實質性進展和伊拉克局勢密不可分。 伊軍打擊IS的戰斗已近尾聲,敘利亞戰場也進入收官階段。“伊拉克庫爾德人認為,現在已是最后的‘窗口期’,”上外中東研究所所長劉中民說,他們在美國中東戰略中的重要位置,源于其在打擊IS戰斗中的作用。今后,他們的戰略價值將呈下行曲線。因此,庫爾德人要抓住最后的機遇,引起國際社會更多關注,從而為與中央政府進行權力博弈和利益分配積累籌碼。 而在伊拉克庫區內部,庫爾德領導人也有借公投轉移內部矛盾、擴大影響力的考慮。上外中東研究所副所長孫德剛指出,伊拉克庫區主席巴爾扎尼已是“超負荷運轉”(超出任期兩年),庫區內部不和也早有端倪,第一大黨和第三大黨支持公投,但第二大黨“改革黨”明確反對公投,因此不排除他想打“公投牌”凝聚支持、鞏固自身地位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庫爾德人公投也有獲得更多石油利益、瓜分‘后伊斯蘭國時代’勝利果實的考慮,”孫德剛說。石油重鎮基爾庫克并不位于庫區的3個自治省里,但在2014年被庫爾德武裝控制。此后,庫爾德人便處于主動位置,不斷向處于被動的伊政府要價。 將帶來破壞性影響 庫爾德人說,公投通過并不意味著“明天”就宣布獨立,而是將在今后與中央政府談判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但輿論普遍認為,公投的過程遠比結果重要。對于伊拉克內部局勢和中東地區穩定來說,公投本身將帶來破壞性影響。 首先,對庫爾德人自己來說,公投過后將面臨嚴峻考驗。 路透社評論稱,巴爾扎尼可能認為獨立時機已經成熟,但庫區經濟狀況卻給出相反的答案。它是一個80%—90%的基本物資依賴進口、途經土耳其的油氣管道為其90%財政收入來源的經濟實體。再加上地理上被陸地包圍、并無出海口,一旦伊朗、土耳其等鄰國關閉邊境,可能會導致其物價迅速飆升或食品、燃料等基本商品短缺,給當地經濟帶來毀滅性打擊。 其次,就伊拉克而言,伊拉克中央政府的權威和控制力將被削弱。 孫德剛認為,公投打碎了伊拉克的國家認同,地方與中央將就利益和權力產生更多分歧。有評論稱,最大危險可能是,伊軍、什葉派民兵武裝與庫爾德人武裝就石油重鎮基爾庫克和其他種族混雜的庫爾德人控制區歸屬發生沖突。 再者,對其他3個庫爾德人分布國來說,伊拉克庫區的法理獨立可能造成負面示范效應。一方面,它在政治和心理層面都會給少數族裔帶來觸動,可能會掀起危險的連鎖反應。另一方面,各中央政府可能會加大防范和打擊力度,庫爾德人和其他民族的矛盾可能激化,從而進一步加劇中東地區碎片化。 最后,對于中東局勢而言,“地區主要矛盾可能將發生變化”。孫德剛說,1948年以色列獨立后,中東主要矛盾是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的矛盾;冷戰后,特別是“9·11”恐襲后,中東主要矛盾突出表現為恐怖主義與反恐斗爭之間的矛盾;若庫爾德人尋求獨立,“后IS時代”中東的主要矛盾會不會演變為獨立與統一之間的矛盾?這將對中東格局產生巨大影響。 目前,除以色列外,伊庫區公投幾乎遭到域內國家和域外大國的一致反對。土耳其、伊朗等相關鄰國自然不愿意看到庫爾德人的離心傾向。對于美國來說,肢解伊拉克、打破地區權力平衡并不符合其利益:短期來看,可能拆散整個反恐團隊,讓IS有可乘之機; 從長遠看,它將失去一張制衡伊拉克的“底牌”。盡管俄羅斯措辭“模糊”,但考慮到伊朗和土耳其的感受,它也對公投持保留意見。唯獨站在阿拉伯世界對立面的以色列,樂見庫區獨立的局面發生。金良祥指出,庫爾德獨立運動不符合中東地區求和平、求穩定的整體訴求。(記者 安崢)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