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8日召開臨時國會,眾議院議長大島理森宣布解散眾議院。選戰大幕拉開。這是安倍晉三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以來第二次提前舉行大選。 當天上午,最大在野黨民進黨決定,將同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新成立的希望之黨組團參加大選,由后者統一推出候選人,而民進黨黨首前原誠司獨立參選。 一項關于大選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民進黨與希望之黨的民意支持率加起來與安倍領導的自由民主黨旗鼓相當。 【最大在野黨與新黨“另類合并”】 前原誠司28日上午在黨內會議上表示,為贏得大選,他基本決定讓民進黨候選人以希望之黨候選人身份參選,民進黨本身將不再推出候選人,也不會成為本屆選舉的登記政黨。 前原表示,已經確定的民進黨候選人身份將被取消。而他本人則將以無黨派的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按日本媒體說法,前原決定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意味著他無法獲得民進黨的選舉經費,等于是“背水一戰”。 不過,前原所在選區位于京都,他不僅在當地擁有超高支持率,在全國范圍也有較高知名度。因此外界普遍認為,前原再度當選眾議員應該不存在懸念。 下屆眾議院選舉定于10月10日發布公告,10月22日投計票。民進黨內部消息人士說,由于選舉在即,為促成在野黨聯手,民進黨選擇以“另類”方式歸入希望之黨旗下。按照共同社的說法,這實際上相當于兩黨合并。 對此,前原解釋說:“只要能終結安倍政權,采取什么手段都行。” 一些分析師說,民進黨當前民望不高,政策綱領、執政能力難獲民眾認可,提前大選,在國會所占議席難以擴大。前黨首蓮舫辭職、干將細野豪志出走投靠小池,黨內人心思動。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人員陳哲分析,前原本月初當選黨首后,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黨內團結。提前選舉很可能打亂民進黨原有的選舉布局、繼而削弱其在國會所占議席,到時候前原的日子就不太好過了。 陳哲說,希望之黨目前勢頭很猛,很可能在選舉中成為第二大在野黨。前原以“終結安倍政權”為由,把民進黨勢力“輸送”到希望之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民進黨內派系斗爭,還可以保存民進黨實力,也保留自己的顏面。 按照消息人士的說法,民進黨候選人雖然是以希望之黨的名義參選,但仍將保留民進黨黨籍,以獲得來自民進黨的選舉經費。 【前原小池各有盤算但不得不合作】 對希望之黨來說,民進黨候選人的加入正中小池下懷。 一方面,希望之黨25日成立,雖然人氣正旺,但候選人數量少。骨干成員主要靠原自民黨、民進黨籍國會議員轉投而來,小池缺人手,推舉不出太多候選人。 日本媒體報道,雖然新黨有約200名人才儲備,但其中可以“立即參與國事的優秀人才”少之又少。而小池希望參加眾議院選舉的候選人規模達150名,民進黨成員的加入剛好可以填補這一缺口。 另一方面,希望之黨組建時尚無地方組織,選舉資金嚴重不足。日本《東洋經濟》網絡版指出,如果小池真打算推出150名候選人,那么這個新黨上交押金和競選活動經費要確保達到20億日元(約合1.2億人民幣)。兩黨合作有望解決上述問題。民進黨在經濟界和社會界有傳統支持勢力,這正是希望之黨亟需的。 陳哲告訴新華社記者,根據當前國會議席分布和多方預測,民進黨可能占據希望之黨內候選人近半數名額。在此情形下,誰吃了誰還不好說。長期來看,前原的意圖是積累一定“友軍”力量后同“舊部”會師,扭轉國會格局,繼而終結自民黨政權。 分析人士指出,對兩黨合作,盡管民進黨和希望之黨各有盤算、各有顧慮,但現在距離投票時間太緊,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另類合并”可以在短期內擴大力量。 日本媒體認為,希望之黨得到民進黨助力后將對自民黨構成威脅。《每日新聞》一項民調顯示,29%的選民表示支持自民黨,希望之黨的支持率為18%,民進黨將近10%。 外界關注另一焦點在于小池是否會參選,進而爭取問鼎首相寶座的機會。按照日本法律,如果她決定參加國會選舉,則必須先辭去東京都知事職務。 一些消息人士透露,小池準備在10月5日東京都議會閉幕后宣布辭職消息,備戰大選。她目前已經在著手尋找自己在首都的接班人,候選對象包括日本維新會創始人、前大阪市長橋下徹和前宮崎縣“笑星”知事東國原英夫等人。(張旌 胡若愚)(新華社專特稿) |
相關閱讀:
- [ 02-04]安倍在國會表達修憲意愿 稱將作為日本大選焦點
- [ 12-16]日本大選后民主黨面臨抉擇 黨首選舉暗流涌動
- [ 12-15]評論:安倍日本大選獲勝 賭贏無懸念政治游戲
- [ 12-15]日本大選上演“江湖恩怨” 評論指因政界缺人才
- [ 12-15]日本大選投票率創戰后最低紀錄 在野黨準備不足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