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9月28日電(記者 林小春)對付熱帶病“頭號殺手”瘧疾又多了兩件新“武器”。中美等國研究人員28日報告說,他們利用工程腸道菌和強化瘧蚊免疫系統兩種方式,在實驗室中成功阻斷瘧疾的傳播。 兩件抗瘧新“武器”以兩篇論文方式發布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其中工程腸道菌研究論文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王四寶研究組聯合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合作完成。 王四寶對新華社記者介紹說,他們從瘧蚊(又稱按蚊)體內分離到一種屬于沙雷氏菌屬的新菌株AS1,它不僅能由雄蚊通過交配傳播給雌蚊,還可通過黏附在卵殼表面經雌蚊產卵傳給后代蚊蟲,具有在蚊群中代代相傳的能力。 在經過基因改造后,該共生細菌能分泌表達5種具有不同抗瘧機制的抗瘧基因,在多種瘧蚊腸道內高效特異地抑制或殺滅瘧原蟲,使蚊子成為無效瘧疾媒介,從而在源頭上切斷瘧疾傳播。此外,這種共生細菌在瘧蚊中的散播不受瘧蚊種間或種群間生殖隔離的限制,便于將抗瘧基因散播到不同種類的瘧蚊中。 據介紹,改造這種共生細菌操作簡單,不影響蚊蟲壽命,具有生態環境安全性,便于在瘧疾流行的欠發達國家推廣應用。 王四寶說:“這一新共生細菌為加快抗瘧基因散播提供了安全高效的驅動系統,解決了如何將抗瘧菌株擴散到整個蚊群的巨大挑戰,使腸道共生菌介導的阻斷疾病傳播新策略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成為可能?!?/p> 另一篇論文由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和馬里蘭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完成。他們通過對瘧蚊進行基因改造,強化其免疫功能以抵抗瘧原蟲感染。但沒想到的是,這種策略不僅改變了瘧蚊腸道與生殖器官的菌群,而且使被改造瘧蚊變得更加有交配“吸引力”,因而更容易在蚊群中傳播其改造基因。 瘧疾由受瘧原蟲感染的雌性按蚊通過叮咬傳播。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世界約一半人口面臨瘧疾風險,年死亡人數超過40萬,其中多數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5歲以下兒童。 |
相關閱讀:
- [ 09-29]科學家稱39.5億年前地球或已存在初級生命
- [ 09-27]瑞士科學家解密肝細胞再生機制
- [ 09-22]科學家獲得地球元素組成迄今最全面估算結果
- [ 09-22]船名敏感 日政府發文禁科學家登韓國科考船
- [ 09-11]你不是一座孤島 科學家發現人有27種情緒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