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人!歷時140天!劃行5732公里!
廣東探險家駕純人力皮劃艇巡游中國海岸線
一人一舟一槳
海中追逐那匹叫命運的烈馬
■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謝澤楷
一人,一舟,一槳。140天,5732公里。
9月28日13時,廣東珠海探險家“閃米特”在遼寧東港市鴨綠江口國家濕地觀鳥園登陸。歷時140天,閃米特純人力駕駛皮劃艇,巡游全長1.8萬公里的中國海岸線,實際劃行距離5732公里,成為全球首位采用純人力皮劃艇巡游中國海岸線的探險家。
“在大海中追逐那匹叫命運的烈馬。”這是閃米特出發前留給網友的話。
漂流10年 目標超越日本探險家
“閃米特”的真名叫李華燦,今年43歲,廣東珠海人,祖籍江門,現定居上海。他之所以取名“閃米特”,一是“閃米特”在古希伯來語中是善于攀山涉水的意思,這個詞寄托了李華燦的探險理想;二是他熱愛登山,頂峰的英語是summit,與“閃米特”諧音。今年已經是閃米特開展皮劃艇探險活動的第10年。
此次巡游中國海岸線,閃米特在今年5月11日從中國和越南的界河北侖河入海,一路經廣西、廣東、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山東、遼寧,最終在遼寧東港市上岸。閃米特說:“我要用行動證明,我是一個始終走在路上的探險者,而不只是一個曾經創造過探險輝煌的人。”
2011年5月,閃米特駕皮劃艇成功橫渡瓊州海峽,航段長度30公里;同年橫渡渤海灣海峽,130公里;2012年,環渡海南島,900公里;2013年,從深圳巡游至海口,實現跨省海域穿越,600公里;2014年1月,巡游泰國至柬埔寨海域,900公里;同年5月,歷時64天實現珠江2400公里漂流;2015年,閃米特用234天的時間,在12月20日完成了5490公里的黃河“萬里獨漂”。
到目前為止,閃米特的皮劃艇劃行總里程為29000公里,其中海洋里程為13000公里,河流及湖泊16000公里。去年,他還完成了世界第八高峰——8164米的馬納斯魯峰的登頂計劃。
閃米特告訴記者,他有一個私心:超越日本皮劃艇探險家八幡曉,八幡曉曾完成從澳大利亞到日本1萬公里的皮劃艇探險。
兩次跳船 下海躲避雷電和酷熱
此次巡游中國海岸線,閃米特曾兩次跳船下海。
啟航第2天,閃米特在北部灣遭遇雷雨,當時海面上看不見其他船只。“我成了海面最高的物體,開始還想加速和調整方向,后來發現完全是徒勞。”為了避雷,閃米特只能跳船。打雷持續了約6個小時,閃米特待在雷區中央泡了約45分鐘的水。那段時間,他想起戰爭片《拯救大兵瑞恩》里的場景,“四周都是雷電在劈、在爆炸。”
另一次跳船,時間是8月初,在舟山到上海航段。為了節省時間,閃米特鋌而走險,選擇直接從舟山劃到上海,這被他認為是最難的一段。此次探險,閃米特準備了兩艘皮劃艇,因為地貌原因,閃米特這一段選擇了速度較慢、抗風浪能力較弱的折疊艇。沒有任何遮蔽的暴曬,使得折疊艇內部溫度超過60攝氏度,燙得腿疼。
當時,閃米特快要中暑,已經開始出現幻覺,“感覺海面上有巨輪在晃。”他選擇了跳船,泡在水里讓身體降溫。最終,50多公里的航程,閃米特用了9個多小時才完成,實際上劃了60多公里。
此次巡游,閃米特單次劃行距離最長紀錄是73公里,因為順風順流,用時11個小時。劃行時間最長的一次是15個小時,上午7時出發,晚上10時上岸,劃行距離56公里。每次出發前,閃米特會帶兩到三天的淡水,但七八月天氣炎熱,攜帶的淡水不夠喝的話,他要過濾海水來喝。
在此之前,閃米特最為外界熟知的壯舉,是2015年以純人力成功獨漂黃河。2015年5月1日,閃米特在海拔4700米的巴顏喀拉山拜祭1987年首漂黃河遇難的7位勇士后,開始獨漂黃河。2016年,他被《美國國家地理》評為“全球十大探險家”。
閃米特2002年開始接觸探險,一開始是登山。那個時候,身邊的“驢友”都說他是個瘋子。2007年,一家皮劃艇廠商在中山組織免費體驗活動,“當時,我坐著皮劃艇在水中的樹林里穿梭,一下就著迷了。”隨后,閃米特就買了一艘皮劃艇。
也曾失敗 大自然力量讓人畏懼
閃米特也有過探險失敗的經歷,2010年10月,橫渡瓊州海峽失敗;2012年10月,橫渡馬六甲海峽也失敗了。當年他在組織團隊橫渡瓊州海峽時,半數隊友被風浪卷翻落水,最后靠救援船才將落水隊友救回。時至今日,業內仍有人把此事作為探險的反面教材。
如今,爬過雪山、漂過大江大海之后,閃米特說:“那種大自然的力量、對人的緩慢折磨,會讓人感覺人定勝天這句話有點可笑。不畏懼大自然的話,可能早就倒在路上了。”
“雪山很神秘,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會有高原反應,在雪山面前,深深感覺到自己的無能。”閃米特說起自己探險過程中的“對手”滔滔不絕,“黃河給我的感覺是,自己很有力量,但黃河的力量更強大。大海比較有‘心機’,不觀察分析的話,感覺不到危險,忽視了危險,危險就會一點一點加大,通過風、洋流、暗涌、泥灘,一步一步將你拖入地獄,讓你在等待和徒勞的掙扎中陷入絕望,放棄抵抗。”
自費40萬 一邊劃行一邊做調研
獨漂黃河期間,閃米特對沿途的環保和寄生蟲傳染病情況進行調研,并整理出書。此次巡游中國海岸線,閃米特則對沿途的生態環境和漁民生存狀況進行調研。因為要趕在冬季季候風到來前完成劃行,加上皮劃艇純靠人力劃行,運動強度高,導致調研時間和精力不足,閃米特這次的調研深度比不上獨漂黃河時。他已完成10萬字左右的日記,希望再抽時間在陸地上完成調研不足的部分。
“環海岸線行程如果要花兩年完成,耗資肯定超過一百萬元。這個數目對我們壓力太大,所以我們希望能在一年內完成,節省開支。”這些年的探險,幾乎都是由閃米特一人研究路線和制定計劃,并沒有技術團隊支持,后勤則由他的妻子“羚羊”負責。此次閃米特巡游中國海岸線的經費在40萬元左右,全部自費。
一個讓全世界探險者頭疼的問題是,野外條件和經濟條件的限制讓他們無法取得更多影像資料。以往中國探險家的探險活動難以被外界承認的一個原因,也是缺少足夠的資料和證據支撐。為了獲得足夠多的資料,此次閃米特光是購買攝影器材就花了接近10萬元。“即使犧牲視頻清晰度來盡量節省保存空間,也拍攝了近4T的視頻資料。”閃米特說。
可能輸命 一上路我就有了準備
今年43歲的閃米特,準備在50歲時結束探險生涯。“以我的性格,探險的難度會越來越大,但人在衰老,就像探險一樣,人無法對抗大自然。”他說,“把握不了時只能停止,所以,要趁年老之前做想做的事情。”
去年,“中國航海第一人”郭川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失聯。閃米特說,這件事對他的沖擊很大。“探險和體育運動不一樣,體育運動最多只是輸掉比賽,而探險輸掉的可能是命。驚濤駭浪、雪崩冰雹不會讓我恐懼,但這種噩耗會,仿佛在無聲昭示,一個鐘愛探險的人,活到老真的是一種奢望。”閃米特意味深長地說。
“郭川、余純順,很多前輩……10個有9個倒在了路上。”閃米特說,“一上路,我就有了準備。”
巡游中國海岸線并不是一個單獨的計劃,而是閃米特環西太平洋計劃中的一部分。早在2013年,閃米特就制定了這一計劃,他計劃的探險航線會經過柬埔寨、泰國、越南、中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最終橫渡被稱為“鬼門關”的白令海峽,抵達終點美國阿拉斯加,即太平洋與北冰洋的交界處,全程1.5萬公里。明年,閃米特計劃巡游越南,還有攀登珠穆朗瑪峰的計劃。
閃米特的妻子“羚羊”在他上岸之后說過一句話:“用極端的方式對抗油膩的世俗生活。”閃米特說,如果不探險的話,他和妻子可以過上不錯的生活,但妻子卻上了他的“賊船”。2015年獨漂黃河之前,由于找不到后勤人員,加上聘請司機費用太高,“羚羊”辭去工作,專注做他的后勤工作。他在海中漂流,她在陸地驅車前往下一個會合點。
“妻子可能不太認可我的人生觀,只是愛我、包容我,不能阻止我,就只能支持我。”閃米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