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7年,第二批“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在今年9月相繼展開,旨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張晨光,一位山西晉城煤業集團成莊礦的煤炭工人,憑著對機器的癡迷和敬業精神,不僅成為2016年“中華技能大賽”煤炭行業唯一獲獎者,還走進中南海,成為接受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親切接見的“工人院士”。 張晨光在工作中(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冬 “別人買東西是用,我買東西是拆。”張晨光喜歡拆東西,拆老式的帶擺鬧鐘,拆九十年代昂貴的隨身聽。小時候拆東西,用牙齒咬,還把彈簧蹦到過肚子里。 從拆機器到會還原機器,到最后研發機器,這位山西晉城煤業集團成莊礦的煤炭工人,憑著對機器的癡迷,不僅成為2016年“中華技能大賽”煤炭行業唯一的獲獎者,還走進中南海,成為接受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接見的“工人院士”。 1994年,畢業不久的張晨光來到成莊礦,當時這里遠沒有如今的繁華,幾乎都是小平房。那時,他剛趕上成莊礦從國外引進2750米長、投影全長6000米的主提升皮帶運輸系統,張晨光非常震撼。有20多個外國專家在煤礦負責安裝,他們使用在國內還很稀罕的筆記本電腦,張晨光來了興致。“我也不知道有種什么樣的魔力,反正我特別喜歡這個東西”。 沒有接觸過這些新設備的張晨光每天跟著外國人學,外國專家待了3個月,他學了3個月。圖紙的說明書上都是英文,他“瞎眼了”。沒有手機,只能自己查字典,最后說明書學完了,他的單詞加注釋就寫了好幾本。 上世紀九十年代,一個月大約300元的工資,他拿來買隨身聽,還是拆,不管進口的還是國產的,買多少拆多少,“就是想看一下每一個之間有什么區別”。剛開始組裝不起來。一片片的拆下來,沒有電腦,沒有視頻,只能用腦子記,零件一多就會分不清楚。“多拆幾次就長記性了。” 直到修好家里的電視機,張晨光這個父母眼中的“熊孩子”,才開始讓家里人刮目相看。 有一年,一家人守在電視機前等著看春節聯歡晚會時,電視機突然壞了。父親急壞了,對他說,“你平時看那么多書,學了個啥?”張晨光不慌不忙,只搗鼓了幾下,畫面又重新出現了,恰好趕上看春晚。沒想到看書還能看出個名堂,從此,父親開始支持張晨光,還主動給他訂閱雜志。 東西拆多了,他逐漸學會了組裝和維修。 那臺在1994年由外國專家安裝的機器,三年后出現了故障。換一塊電板2000美元,因為還在保質期內,如果自己修壞了,不能保修。領導權衡之下,準備聯系外國公司。這意味著,等待的一周時間里,整個礦井都要停產。以每天2萬噸產量計算,一天就損失上千萬元。 “這停著也不行,你有多大把握?”領導試探性的問張晨光。這個年輕人“沒有考慮后果”,“管它兩千不兩千美元,我有99%的把握”。機器一打開,張晨光傻眼了,國內同樣功率的電板,個頭是國外的3倍。國產的管子比較粗,放不進去,他自己上手加工配件。 一個星期后,外國專家來到成莊礦,看著修好的機器問張晨光,“你是從哪個公司跳槽過來的”。當得知張晨光就是礦上的工人時,外國專家對這個煤礦工人豎起了大拇指,連說“perfect(非常好-記者注)”。 漸漸的,張晨光意識到不能再單打獨斗。2009年,他在一個十幾平方米車間辦起培訓課堂。到2012年,車間擴大到800平方米。 “皮帶遠程監控系統”就誕生在“晨光”工作室里。這個耗時兩年半才完成的系統實現了井下皮帶的地面遠程控制,減少了井下控制17部皮帶所需要的85個崗位(約138名崗位工人),僅人工成本每年節約1380萬元。在全集團推廣,每年僅節約人工成本上億元,為進入煤炭寒冬,急需減人提效、降本增效的晉城煤業集團破難前行闖出了一條路。 因為創新突出,張晨光時常獲得礦上的獎勵。有次單位獎勵給他五萬塊錢,他全部分給了同事,每人領兩三百元。他希望以此鼓勵年輕人追求夢想,讓他們明白“只要你努力就會有回報”。 現在的張晨光依然喜歡拆東西,手機壞了,倒騰幾下就能修好。他還拆過蘋果手機,張晨光發現上面有一些肉眼很難看到的零部件,感嘆科技發展的速度太快。他每天回家只看新聞頻道和科教頻道,總指著電視上的人物告訴家人,“這些才是牛人,我比他們差遠了”。 |
相關閱讀:
- [ 09-25]廣西男子撞傷環衛工人后逃逸 警民齊發“朋友圈”破案
- [ 09-22]環衛工人拾金不昧 民警接力找尋失主
- [ 09-22]工人在順昌縣洋口鎮蜚江慢道建設工地上施工
- [ 09-20]南平西芹大橋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一號主墩安裝橫梁模板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