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中秋,以“祈盼豐收幸福”之福寓,演繹著世代相傳的中華民俗禮儀;中秋,以“月”為寄托,解讀著團圓、圓融的節日文化內涵;中秋,以“家國”之厚重,雋永著中華傳統文化中“同根同源,同宗同脈”的時代震撼。 月是故鄉明,承載著“千里萬里,家在心里”的文化認同。傳統節日的最大能量,在于它是承載并記憶著民族傳承的符號。早在2007年,馮驥才先生曾說過“如果年輕一代對傳統節日不知道、不了解,沒有記憶、沒有感情,預示的是我們深厚的文化根基的消失,文化記憶與傳承的中斷”。傳統記憶里“月滿人團圓”,每逢中秋佳節,家庭中的幾代人團聚一起,盡享天倫,形成著中華民族的情感傳承模式,因地而異的習俗文化更形成名片被世代繼承,不僅區分著地域文化差異,更維系著特定群體間的歸屬與認同。中秋經典吃食月餅,無論是南方的蛋黃餡還是北方的五仁餡,總能喚起人們從孩提時就揮之不去的味蕾記憶,而隨著時代變遷,不斷被豐富的月餅餡更是見證了一代代人的生活軌跡。互聯網時代,已經打破了地域界限,萬物相聯時代,人們不會過多的區分或甜或咸的地域歸屬,更不會主動關注廣式還是蘇式的口感回憶,富足時代,人們更愿意通過特定時間點經過味蕾尋找家的味道、根的痕跡。 中秋,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濃郁著“家國情”。中秋團圓,圓了“千里奔波,為把家還”的游子思鄉夢,更圓了“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夢”。“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中秋是一家人的中秋,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的中秋:賞月、燃燈、吃月餅……,習俗的傳承中,屬于中華民族的“合和”精髓化為“嬋娟”致敬著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古往今來,中華兒女用“和”管家、用“合”來治天下,“家和萬事興”的家國理念深深烙刻進了中國人的血脈之中,如同中秋團圓,不僅存續于一家和美的快樂,更深冀于“國富民強”的政治文化邏輯之中。中秋團圓夜,皓月當空時,“由個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會,由社會而國家,由國家而天下是中國人特有的社會價值邏輯”,中國正在用中華文化的自信,擔當起世界的責任,“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正在烙著時代的“團圓餅”。 厚植的文化擔當,讓中秋情結萃取著時代精華。每一個流傳至今的傳統節日都擁有著得天獨厚的文化稟賦,并伴隨時代內涵不斷厚重。還原其歷史價值,并讓傳統節日賦予時代靈動,才是對傳統節日真正的傳承與弘揚。每一個中華傳統節日,就是一場中華文化的盛大舞臺,伴隨“中國風”的慶典,“中國味”世界飄香。中秋,更以其萬家團圓的美譽,讓世界各民族深刻感受中華民族以和為貴的世界情誼。唐人街里的月餅專柜、海外開展的各類中秋節慶活動,讓中國傳統文化世界傳播,讓“海上生明月”不僅存續于詩人的情感升騰,更濃郁著世界范圍內不同文化背景的海外族裔之間的友誼與了解,讓中國的和平形象映照著時代主題。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尋根意識”最強的民族,傳統節日是中華血脈相連的根基,厚植于整個民族的主流價值文化之中,傳遞于時代背景的正能量之中,更賡續于揮之不去的民族文化認同與自信之中。恰如中秋夜空明月,擔當著照亮海上明月,天涯此時的情懷。 |
相關閱讀:
- [ 09-30]網絡中國節·中秋
- [ 09-30]郵儲銀行永安支行開展“愛上中國節·悅享悅圓” 中秋客戶回饋活動
- [ 09-29]中國節日在世界越來越流行:中秋節情濃 中國味飄香
- [ 09-13]中國節能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 [ 08-03]“科普中國”節目將與市民見面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