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踐行者】肖智青:做事貴在持之以恒
2017-10-07 21:42:25? ?來源:大洋網 責任編輯:陳虹虹 劉寶琴 |
分享到:
|
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河源市中醫院骨傷科主任肖智青側記 大洋網訊 河源市中醫院骨傷科主任、學科帶頭人肖智青,從醫至今26年來,他始終堅持“做事貴在持之以恒”的工作理念,在骨傷科領域里,不忘初心,刻苦鉆研,德藝雙修,為廣大骨傷病患者和醫院的中醫骨傷事業,奉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熱血,也先后獲得了“河源市首屆十大杰出青年”、“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先進會員”、“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等眾多榮譽稱號。 作為醫院技術骨干和應急小組成員,近10年來,每逢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或突發事件,肖智青都能主動放棄重大節假日和休息日,第一時間趕回醫院搶救病患者,且無所畏懼地全力搶救HIV陽性傷者,成功挽救其生命;他率先在河源市開展了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使一位94歲高齡的老人重新站了起來,且活到了103歲。1971年8月出生的肖智青,雖然中專畢業起步較低,但他能利用業余時間不斷加強學習,堅持自學成才,自我完成了大專、本科和碩士學位的學業,進一步提高了其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兩年前,肖智青又參加了第一軍醫大學人體解剖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師從鐘世鎮教授,他大膽適時地開展新技術、新項目,成功救治了大批重傷病人,填補了河源地區骨傷病救治多項空白。肖智青醫師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被當地患者口口相傳。作為一名中共黨員、主任中醫師,肖智青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自覺抵制不正之風,近兩年來,他退掉患者送來的紅包就有近2萬元,收到患者送來的錦旗多達40余面、感謝信30多封,成為醫院員工學習的好榜樣和中國夢踐行者的標桿。 肖智青在給患者做手術。 心系患者26年如一日堅守崗位 “阿伯,術后要多喝水,及時補充體液和能量,走路要小心摔跤”,在河源市中醫院三樓的骨傷科診室里,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位身材魁梧、身穿白大褂的醫生在忙碌著,對身邊的病患者噓寒問暖,體貼有加。這位備受病患者和醫院員工尊敬的醫生,就是該院骨傷科主任、主治醫師肖智青。 肖智青于1990年7月從河源市衛生學校中專畢業后,次年被安排分配到該市源城區中醫院(河源市中醫院的前身)工作,這一干就是26年。作為一名醫生,肖智青忠于職守,樂于奉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他26年如一日,心系患者,時時刻刻“以病人為中心”,把無限的激情傾注在發揚祖國醫學事業中,懸壺濟世、治病救人,贏得了廣大病患者的交口贊譽,堪稱當地醫生的楷模。 河源建市之初,醫療設備簡陋,衛生條件較差。肖智青在醫院腳踏實地從一名普通醫生做起,學一行,愛一行,干一行,專一行,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地完善自我。由于當初學歷起點低,肖智青便經常請教醫院的老中醫,或利用業余時間刻苦學習和鉆研醫學專業知識,積極參加各類醫學專業短期培訓,在工作短短的20多年時間里,他通過自學和在學校的專業學習,先后完成了醫學專業大專、本科和碩士學位的學業,從而不斷提高了自我的業務水平和醫學技能。 “那時的中醫院沒有電梯,醫生做完手術后還要負責背病患者到樓層高的病房休息”,肖智青告訴記者,每次同患者手術后,他都累得趴在地上甚至毫無怨言地接著做下一臺的手術。肖智青的同事王鳳龍告訴記者,肖智青對待病人一視同仁,他始終把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王鳳龍清楚地記得,2007年2月,醫院科室收治了一名開放性骨折的外地患者,傷者受傷已有五六天,老鄉把他送到醫院后就不辭而別了。當時,患者患處感染、化膿、發臭,連過往行人都掩鼻而行,更為棘手的是,患者又是個精神病人,沒人愿意接收和治療這名患者。肖智青了解情況之后,立即報告醫院領導,為患者進行免費治療,同時認真制定了手術治療方案并主刀完成了手術。王鳳龍說,為解決患者的生活問題,他在科室內發動并帶頭捐款。經過1個多月的治療,患者基本康復,能扶拐杖下地行走了,肖智青又多方聯系上了患者的當地政府,然后用車把患者送回當地政府安置。工作中像這樣的例子,多得不勝枚舉。肖智青就這樣,26年來如一日,哪里有需要他就及時出現在哪里,為了做好本職工作,肖智青由此度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犧牲了無數個休息日。由于長時間在手術室站著做手術和長期的勞累過度,肖智青還患上了嚴重的腰間盤突出這一職業病,直至前年冬在手術室工作時因病情發作嚴重,才不得不在同事的攙扶下做了根治手術。 肖智青給記者講述自己如何提高骨傷科手術的精深技術。 勇擔重任醫德醫風美名傳 二十余年的從醫經歷,讓肖智青深切地體會,要成為一名好醫生,不僅要具備精湛的醫術,更要擁有高尚的醫德。多年來,他致力于中西結合骨科的研究,逐漸摸索出針對各種骨科疾病的獨特治療方法,治愈率高,而且相比純西醫治療花錢少、副作用小,深受廣大患者歡迎。 在醫院里,肖智青主張對待病人勝親人,從不開大處方,避免讓病人做多余的檢查,不讓病人多花一分冤枉錢。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全科醫護人員都像他一樣,德藝并重,善待病人,使得10多年來,醫院骨傷科室保持著零事故和零投訴,醫患關系非常和諧。 河源市中醫院院長殷漢華說,肖智青工作任勞任怨,始終堅守在第一線,每逢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或突發事件搶救傷者,第一個到場的總是他。近10年來的春節或重大節假日,他都是醫院應急小組的成員。2008年7月的一個晚上,醫院收治了2個全身多處被刀砍傷的患者,傷口流血不止,術前檢查顯示:“HIV陽性”,一時間“談艾色變”,人心惶惶。肖智青趕到醫院了解情況后,只說了一句:“搶救生命要緊”。盡管有被感染的危險,但是對個體生命的尊重和醫生救死扶傷的天職,讓肖智青沒有時間去做更多的考慮。他在做好防護措施后,親自上手術臺主刀完成手術,經過2個多小時的搶救,患者的傷口流血完全止住了,從而保住了2名患者的生命。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肖智青敢于挑戰和承擔救死扶傷的責任,對一些醫院怕擔責而不敢接納、不敢醫治、不敢手術的年齡偏大的老年性骨傷患者,他一如既往給予安排手術和精心醫治。10年前,河源市連平縣忠信鎮有一位94歲高齡的吳姓老婆婆,在一次外出撿拾板栗時,不小心摔跤跌成重傷,導致其全身多處骨折,因為老人年紀偏大,多家醫院不敢接受手術和救治,后被輾轉送到河源市中醫院骨傷科求醫,肖智青知道后二話沒說,當即制定應急手術和治療方案,為老人及時進行了手術,并在他和醫療團隊連續多月的悉心照料下,使老人重新站了起來,且讓老人活到了103歲。就這樣,肖智青醫師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被當地患者口口相傳,成為當地醫院員工紛紛學習效仿的榜樣和中國夢踐行者的標桿性人物。 貴在堅持一步一個腳印向前攀登 為了提升和鞏固自己的醫學水平和醫技能力,肖智青常常利用業余空閑時間自學各類骨傷科課程,并通過自學成才走出了一條高學歷水平的人生之路。肖智青不畏艱難,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向前攀登,他將河源市中醫院骨傷科從最初的31張病床發展到目前的近150張病床三個病區,河源市中醫院院長殷漢華稱,在肖智青及其團隊的共同努力之下,2009年,河源市中醫院骨傷科被評為廣東省重點專科、廣東省中醫名科;2011年,該院骨傷科成功創建“河源市青年文明號”,目前,該院骨傷科已經成為河源關節內鏡培訓基地、河源骨質疏松診療中心及河源膝痹診療中心。 “做任何事情都要貴在堅持”,這是肖智青常和醫院科室醫護人員說的一句話,20多年來,肖智青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自己的承諾,深受醫院廣大員工和病患者的尊敬、愛戴與信賴。 文/圖 廣報全媒體記者曾煥陽 |
相關閱讀:
- [ 09-12][中國夢實踐者]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八位海歸科學家:與世界頂尖選手并跑的人
- [ 08-25][中國夢實踐者]女護林員景祥俊堅守四川鐵廠河林場20年
- [ 08-25]【中國夢實踐者】讓青年技工早日成為“全民偶像”
- [ 08-15][中國夢實踐者]趙志全:只要群眾說黨好,我就知足了
- [ 08-11]【中國夢實踐者】從記者到節能專家 她讓環保領域刮起中國風
- [ 08-09]【中國夢實踐者】為冬奧會保電,為十九大獻禮——“雪都紅馬甲”的大我情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